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心房颤动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

杜昕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期为房颤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4-1999年门诊和住院房颤患者的连续病例资料,登记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房颤的人群分布、病因构成及临床转归。结果:共入选房颤患者989例,其中男595例,女394例,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患者平均年龄55.1±14.7岁,瓣膜性房颤仍是我国房颤患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占50.7%,其中57.9%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下,高龄与低龄人群相比,瓣膜性房颤所占比例逐渐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14.4%,其中瓣膜性房颤的栓塞率为13.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栓塞率为15.6%。结论:我国房颤患者的发病年龄低,其中半数以上是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高,对房颤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亟待加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青山;胡大军;;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运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的血小板功能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16期
2 杨黎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的华法林治疗11例体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3 张朝君;高长根;;154例心房颤动抗栓的现状分析[J];安徽医学;2006年06期
4 张维君,石进;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上)[J];中国医刊;2005年11期
5 刘光平;刘敏;卢辉;祁建;;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症147例临床观察[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6 李彦嫦;杨淑莲;;心房颤动264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6年11期
7 郭艺芳;;2008年AHA/ACC制定并颁布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规范[J];临床荟萃;2010年21期
8 方俊平;韩忠发;杨发;田江;刘宏霞;于新丽;王喜利;邱祥春;;基层医院426例心房颤动临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金彦彦;马长生;何华;刘晓惠;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俞荣辉;;炎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7期
10 张海澄;孙玉杰;;美国心房颤动指南的最新更新——聚焦达比加群酯[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年03期
11 杜昕,胡荣,康俊萍,韩智红,刘晓惠,董建增,马长生;心房颤动门诊病例的调查[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年06期
12 金彦彦;马长生;何华;刘小慧;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喻荣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年03期
13 张澍;;中国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27期
14 王丹;董平栓;;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中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及意义[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3期
15 杨桂林;许日昊;王天策;朱志成;柳克祥;;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Ⅲ手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0期
16 李骊华,陈运贞,邓国兰;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7 曾国良;彭健;张忠栋;陈良川;;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18 林涛;黄桑;蓝新平;;华法林对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9年11期
19 刘敏涓;侯维宁;刘毅华;刘丽;钟慧娟;潘锦汉;冯署平;;华法林预防房颤病人血栓性疾病的抗凝强度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0年02期
20 闫明珠;胡大一;;脑利钠肽(BNP)和心房颤动[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宇;王红宇;陈晓丽;肖传实;;太原社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献玲;吴立群;陆林;顾刚;彭文辉;王玲洁;陈秋静;沈卫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董爱强;孔敏坚;范军强;程海峰;张赛;陈如坤;;Wolf 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3例体会[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梁延春;韩雅玲;王祖禄;徐凯;张荣庆;贾国良;;人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5 黄章耀;;乙胺碘呋酮治疗心房颤动12例报告[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6 张淑艳;;1790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尹曼;田晓晨;夏云龙;李妍;高连君;张树龙;杨延宗;;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远程心电监测随访的意义[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程中伟;朱文玲;刘博江;张军;方全;;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一项单中心210例心房颤动研究结果[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徐伟;李晓宏;吉文庆;余洪松;狄文成;马冬辉;黄从新;;心房选择性部位起搏的方法学和对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以及对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宏宇;王柏春;张国伟;刘宗泓;宋巍;;TGF-beta信号通路与二尖瓣病变所致心房颤动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昕;心房颤动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2 高崇瀚;心房颤动的神经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郑朝阳;环状电极标测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4 夏小杰;心房颤动心电与细胞重构及血栓前状态发生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5 余锂镭;内源性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王曼;盐酸关附甲素在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及对豚鼠离体心房肌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赵玉;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8 林亚洲;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房颤动发生维持的基质及川芎嗪干预的分子基础[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9 刘英明;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高血压相关心房颤动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10 张超;IL-18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珺楠;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的回顾分析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2 王师菡;护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及逆转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卢武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4 刘晓宇;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电图f波特点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D];郑州大学;2007年
5 周长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6 陈秀雯;人肺静脉前庭心肌组织病理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7 钱琳艳;关于阵发性房颤与非房颤患者肺静脉电位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郭成业;心钠素、脑钠素及环磷酸鸟苷与心房颤动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9 殷强;外科瓣膜置换及房间隔缺损修复手术同期行全迷宫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回顾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官媛;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在犬心房颤动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聂松义;心房颤动发生新机制被揭示[N];健康报;2010年
2 衣晓峰 陈英云 记者 李丽云;我学者首次揭示心房颤动发生新“奥秘”[N];科技日报;2010年
3 崔永强 供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房颤动:无形的杀手[N];北京科技报;2010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陈汉桥;向您介绍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方法[N];家庭医生报;2003年
5 凌栋;达比加群酯预防房颤性卒中效果显著[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记者 朱国旺;房颤抗凝不用犹豫[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驻京记者 贾岩;房颤须积极抗栓防卒中[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江西省人民医院 王和平 (主任医师);老年人心房颤动须预防栓塞并发症[N];家庭医生报;2009年
9 记者田泓;我科学家发现家族性心房颤动致病基因[N];人民日报;2003年
10 朱国旺 译;FDA专家推荐达比加群酯用于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