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小板内L-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及血小板表面标记物变化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张丽萍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时血小板内L-精氨酚/一氧化氮系统及血小板膜表面标记物P-选择素(CD62p)及糖蛋白Ⅱb/Ⅲa(PAC-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从门诊及病房收集15例老年正常人(1组),20例无并发症高血压病人(2组),15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病人(3组),1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4组),测量下列指标:①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PAC-1)及P-选择素(CD62p)的表达量;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小板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一氧化氮(NO)的产量及L-精氨酸(L-Arg)转运功能的变化。 结果① 2、3及4组血浆NO含量均减低,2及3组与对照组比p<0.05(36.18±4.55,35.05±4.36vs41.63±8.48),4组与对照组比p<0.01(31.49±3.99vs41.63±8.48)。2、3及4组血小板内NOS及NO含量均减低,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5.85±0.99,4.39±0.95,5.20±1.18vs8.34±0.71 p均<0.01;2.774±0.33,2.46±0.32,2.57±0.48vs4.20±0.77p均<0.01)。2、3及4组血小板内cGMP也明显低于1组(81.20±14.00,78.73±6.70,61.73±23.89vs 103.87±37.8p<0.01)。②经Eadie-Hafstee plot分析发现,2、3及4组的血小板内L-~3H精氨酸转运的最大速率(Vmax)明显低于1组(5.91±0.66,5.96±0.82,4.19±0.55vs8.40±1.01p<0.01),4组血小板内L-~3H精氨酸转运的最大速率(Vmax)明显低于3组(4.19±0.55 vs 5.96±0.82p<0.01)。2及3组的米氏常数(Km)与1组比无明显差异(14.71±1.62,15.06±1.28 vs14.63±2.07p>0.05),4组与1、2及3组比米氏常数明显高(20.43±1.89vs 14.63±2.07,14.71±1.62,15.06±1.28p<0.01)。2、3及4 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 组转运效率(VlllaxmdTI)较1组明显降低(0.402士0.066,0.396士0.048,0.205 士0030 VS 0574士0104 p<0刀1),4组的转运效率较2及3组更低(0二05士 0.030 VS 0402上0.066,0.396士0刀48 p<0刀1)。③3组及4组CD62P阳性百分 率(CD62p%)明显高于对照组6.3,6.36 VS 0.gi p<0刀1人 同时明显高于 2组,3组与2组比(5.3VSI*6p<0.01),4组与2组比(6.36VSI*6p<0*5)。 3组及 4组 CD62P的几何荧光强度(CD62P MFI)与 1组及 2组比明已升高 (48.96,43石8 VS 26.7,34.48 p<0*5)。2、3及 4组的 PAC-l厂性百分率 (PAC-l%)与 1组比明显升高 (l.96,23.56,23石0 VS.90 p<0.of),3及 4组的PAC-l%与2组比也明显升高(23.56,23*0 VS 10.96 p<0*引。2、3 及 4组的 PAC-1几何荧光强度(PAC-IMFI)明显高于 1组(36.2,45.6,45.6 VS 23.5 p<0刀 1\ ④血浆 NO及血小板内 NO含量、血小板内 NOS的活性及 血。S\伙J CG*P川口U-1’。IJ)成价、B关p<0.05或p卅01。除CD62pO与血浆NO 不小关夕,CD62p(0或WI)及PAC-l(o或MFI)与血浆NO含量、血 小板内NO含量、血小板内NOS的活性及血小板内CG办相互间成负相关p 均们对1。 结论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NO产生的减少与血小板内NOS活性减 低有关,同时与血小板内卜精氨酸的转运障碍有关,这方面还未见报道。② 老年高血压病并冠。O病患者血浆NO、血小板内NO、CGMi含量及NOS活 性均低于对照组,而且较单纯高血压组还低,L一精氨酸的转运速率明显低于 对照组,但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无明显改变,本实验说明老年高血压井冠。0 病患者的NO了英降低上要是NOS活性的更加降低。③合并糖尿病组血浆 NO含量下降更加明显,血小板L一精氨酸转运更加异常。④血小板表面 CD62p%及 MFI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血小板表面 PAC一表达在高血压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PAC-l是血小板早期活化的标记物,高血压病有早期 血小板活化现象。即使是实验组血压较对照组血压无差异,血小板表面活性 标志物较对照组呈增高现象血小板内NO代谢系统功能且较对照组降低,说 4 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 明高血压病人除了充分的降压,还需抗血小板药物及NO供体的治疗。⑤老 年高血压并冠。0病或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及PACl的表达明显高于 对照组及单纯高血压组,说明该两组病人体内血小板活化更明显。所以这两 组病人除人分阶If.山地血糖外,还注意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③本试验结 果示 CD62(*或 MFI)及叩C-l(%或 MFI)与血浆 NO、血小板内 NOS、血小 板内NO、及血小板内CGMP相互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纪华;王峰;;EDTA抗凝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影响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6期
2 朱继学;林爱华;;川芎嗪的临床新用途[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5期
3 车轶群;沈迪;董莹莹;齐军;;3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的对比分析[J];北京医学;2011年07期
4 张锡敏;杨文玲;纪蓉蓉;康娜;杨振江;樊晶;;TACE-Ⅱ血液成分分离仪制备血小板的质量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5期
5 李春霞;支梅芬;洪夏晓;;凝血酶缩短血小板低下患者PICC置管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6 黎金庆;周合冰;郭金成;张娟;曾惠;;血栓弹力图评价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对血凝块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1年03期
7 裴少薇;;采血技术对血小板测定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06期
8 魏国庆;周晶萍;;125例临产孕妇的凝血指标变化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9 于宏艳;;10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标本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6期
10 崔巍;管青元;马正军;;老年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11 邵锦根;张旭;;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07期
12 瞿伦学;文治成;贺传沙;费容;陈于祥;;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24期
13 刘小玲;郭惠;蒋姝婷;;严重创伤性患者中D-二聚体与凝血功能的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11年04期
14 赵明星;赵志才;;8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几项常规化验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4期
15 王立生;张春玲;;氯吡格雷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16 蓝儒竹;;他达拉非对伴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的影响:一项探索性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年08期
17 周麟;吴茅;胡培英;卢毓;;体检者高血红蛋白男性人群的血细胞及红细胞参数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8期
18 温志浩;尹惠玲;黄洪滔;;血小板离体样品存储运输的技术与设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3期
19 胡冰;;老年高血压病人怎样安度盛夏[J];现代养生;2011年15期
20 何浩;汪道文;;穿心莲对血管成形术后家兔血小板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静卉;周吉荣;;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施行健康教育的点滴体会[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陈新茹;;老年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探讨[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陈新茹;;老年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探讨[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刘杰;;浅谈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A];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齐凯生;;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指导[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翁琦;;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对策[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刘妍琼;江雪梅;王丽娥;郭欣;;老年高血压病的循症护理[A];全国第七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杨萍萍;杨风;黎英豪;;冬季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指导[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姜荣富;尹红;;老年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佘一晖;;浅谈老年高血压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小板内L-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及血小板表面标记物变化及临床意义的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2 戴霞;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诊断规范化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樊宏伟;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的建立及其在治疗血栓性疾病中药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张蕴慧;复方桑仙颗粒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张印则;HLA抗原修饰方法学及通用血小板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牛纪晓;细胞粘附分子与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徐标;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8 宋观礼;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临床疗效及性激素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许旭东;雷公藤制剂“513”的临床双盲治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10 张蕾;盐酸替罗非班对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发达;血细胞和血红蛋白对长期递增负荷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特征[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海英;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PECAM-1、P-选择素的改变及奥扎格雷钠对其影响[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树斌;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对脑外科病人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周凤娇;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亓翠玲;P-选择素介导血小板粘附对肿瘤的作用[D];广东药学院;2009年
6 王菊荣;血小板L-arg/NO通路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变化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7 张铁英;血小板无效输注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钊;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董莹莹;精油雾化吸入对痰湿壅盛型老年高血压病康复疗效观察及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施明;桑蒺温胆汤治疗肝阳痰火型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华;血小板在人体中有何作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2 王振坤;人体血液防线之四[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深圳市血液中心 李慧文;血小板多次输注需要配型[N];健康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王宇征;我市血小板供不应求[N];厦门日报;2010年
5 张灿灿;专家提倡手工分离血小板[N];健康报;2006年
6 四川 孙建新;主板内存插槽的“硬”问题[N];电脑报;2003年
7 安徽 范晓峰;磬英BX主板内存升级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8 记者 武娜 通讯员 孙红玲;血小板用量每年25%递增[N];连云港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施艳燕;苏州临床血小板会短缺吗?[N];苏州日报;2006年
10 市献血办;成分献血知识问答(二)[N];无锡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