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1对肝细胞再生分化及凋亡的调控作用机制
【摘要】:
背景 转化生长因子β1被认为是典型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调节重要的细胞功能诸如增殖、分化以及组织增生、免疫等基本的生理作用。近来发现TGF-β1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抑制多种人类肿瘤的生长。对TGF-β1敏感性的丧失据认为是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阐释肝细胞生长与凋亡调控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也许能为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正常和硬化肝细胞及肝癌细胞中TGF-β1的作用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正常肝细胞是否比硬化肝细胞对TGF-β1诱导的凋亡更为敏感?TGF-β1是否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在TGF-β1诱导的凋亡信号转导通路中,p53和Smad以及caspase各自扮演何种角色?
方法 通过50%CCL_4腹腔注射,用8W时间诱发BALB/c小鼠形成肝硬化模型。应用改良的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正常和肝硬化小鼠的肝细胞。利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来观测TGF-β1诱导的凋亡。为检测TGF-β1(5ng/ml)及caspase诱导的凋亡,应用DNA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对肝细胞核进行了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比较caspase-3和caspase-8在TGF-β1诱导的凋亡中的作用。本研究选用了三种含有不同p53基因状态的人肝癌细胞系,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TGF-β1诱导的肝癌细胞的凋亡进行了定量检测。为明确凋亡机制,对上述细胞系还进行了荧光素酶定量检测。首先应用LF2000把含有Smad结合元件和荧光素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K院博士研究生论t3
基因的TGF小l可诱导的荧光素酶报矢质粒对细胞进行了转染,后经
TGF小 作用,分别检测其相对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 小鼠经CCL。注射后肝脏表面出现细小结节,镜-下呈现肝硬化的
组织学特征。本研究建立了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的稳定方法。正常肝细
胞予以TGF-pl处理后,应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发现具有凋亡
典型特征的梯形条带。与之相比,硬化肝细胞则很少出现梯形条带。经
TGF-pl处理的正常肝细胞应用Hoechst染色后,其凋亡率明显高于未处
理组,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别。门凋I\IJ以被 caspase-3和 caspase-8抑吊
剂阻止。在应用TU’NEL检测的三个细胞系中,TGF-pl仅能诱导HepGZ
细胞(野生型p53)凋亡,而Hub7(突变型p53)和Hep3B细胞(缺失
型 p53)则凋亡较少。荧光素酶检测提示 HepGZ细胞对 TGF下 反应较
强,而Hub7和 Hop3B细胞其荧光素酶的表达较低。这提示凋亡与 Smad
以及p53的表达具有明确的联系。
结论 硬化肝细胞不易出现TGF-pl诱导的凋亡,提示硬化肝细胞的
抑吊性生长调控机吊已受损。TGF-pl通过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化
诱导凋亡产生。值得关注的是HepGZ细胞比Hubj和HCp3B细胞更易发
生TGF-pl诱导的凋亡,TGF-pl通过p53依赖性途径诱导肝癌细胞系
发生凋亡。Smad4是TGF小 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调控因于之一。总之,
*GF小回对肝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发生肝硬化时肝细胞
的生长受到了损害,其中的可能原因是硬化肝细胞不能象正常肝细胞那
样发生凋亡,而这种凋亡能力的丧失也许可以部分解释在肝硬化患者中,
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也比较高的原因。
|
|
|
|
1 |
王春雷,黄志强,周宁新,Kevin Behrns;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鼠肝细胞凋亡调控作用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10期 |
2 |
李素琴,符云峰,卢振敏,邵福灵,任锡玲;人胎肝细胞再生刺激因子的研制及治疗肝硬化的研究[J];河北医药;1994年03期 |
3 |
杨玉秀,段芳龄;丙型肝炎肝硬化[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9年03期 |
4 |
陆东东;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硬化52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8年02期 |
5 |
殷正丰,刘洪,胡韪,董秀芬,吴孟超;肝硬变病程中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变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4年02期 |
6 |
张丽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126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12期 |
7 |
钱尚璐;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肝硬化疗效的初步观察[J];铁道医学;1994年03期 |
8 |
姜松;病人出院后肝硬化腹水[J];家庭医学;2000年04期 |
9 |
杨再兴,王皓,高春芳,徐玲玲,赵文静;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15期 |
10 |
徐铿,刘蔚,张忠平;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TNF检测的临床意义[J];江西医药;1996年06期 |
11 |
陈平,韩本立;肝硬变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机理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12 |
韩丽萍,刘实;肝硬化中医保肝三法及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3 |
茹清静;肝病治疗新进展[J];杭州科技;2002年04期 |
14 |
王春雷
,黄志强
,周宁新
,Kevin Behrns;TGF-β1诱导鼠肝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J];消化外科;2004年06期 |
15 |
王雅贞,赵玉海;肝功能正常的肝硬化43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2期 |
16 |
高峰;肝硬化与层粘素过度表达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
17 |
李景民,陈从新,陈宗炳,郭顺明,周天仇,罗福成,连娟;人胎肝细胞肝内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5年01期 |
18 |
窦晓光,石理兰,高红,王兆荃;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隐匿性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19 |
吴萍;失代偿期肝硬化35例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
20 |
云鹏;软坚护肝方[J];农民致富之友;199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