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对雄性大鼠睾丸功能的影响
【摘要】:关于年龄老化对男子睾丸功能的影响问题长期存在争论。主要原因是男子的睾丸功能与女性的卵巢不同,没有一个明确的终止界限,同时,健康老年男子的血浆T水平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近10余年来一些横向和纵向的临床研究在排除了标本采集时间、慢性疾病、服用药物和测定方法的影响后,仍证实血清睾酮水平随年龄老化而降低。一项890名22岁至91岁男性参加的纵向研究显示,用血清TT为标准,60岁以上人群睾丸功能减退的发生率约为20%,70-79岁和80岁以上的人群的发生率分别增加至30%和50%,如果以FTI为标准则睾丸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更高。美国麻省老年研究(MMAS)是一个在新英格兰镇进行的中老年男性横向研究,结果显示以血清T浓度低于150ng/dL和LH浓度升高为标准,至少4%的40-70岁无症状男子存在严重的雄激素缺乏。奥地利泌尿学学会在1994年欧洲的男科学研讨会上提出了“中老年男子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the aging male,PADAM)的命题。随着血清T水平的降低,中老年男子一般健康状况下降、血色素降低、认知功能减退、抑郁、肌肉和肌力减退、腹部脂肪增加、胰岛素抵抗、骨质疏松和勃起功能障碍等发生率显著增加。虽然老年男子血清T水平降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睾丸功能本身的损害。由于人睾丸标本来源的限制,SD和BN大鼠睾丸标本是一种良好的研究材料。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衰老对SD大鼠睾丸类固醇合成功能及其形态学的影响。研究分为两部分。
一、衰老对雄性大鼠睾丸类固醇合成的影响
研究目的:探讨衰老对SD大鼠睾丸类固醇合成相关蛋白和合成酶的影响。方法:以3月龄和24月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和有无hCG处理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hCG组、老年对照组和老年hCG组。观察血清T、E_2水平和血清E_2/T比值,并用RT-PCR测定大鼠睾丸StAR、P450scc、17β-HSDⅢ以及P450arom mRNA水平。结果:老年组大鼠血清T浓度比青年组大鼠降低82%,而血清E_2水平无明显变化,然而老年大鼠血清E_2/T的比值显著升高:hCG刺激
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达到稳定状态后,老年大鼠血清T浓度仍显著低于青年hCG组大鼠水平,血清
EZ汀比值仍高于青年大鼠。老年大鼠翠丸StAR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老年
大鼠皋丸p45osee、17p一HSDlll mRNA水平比青年大鼠降低46%和61%。hCG刺
激下,老年和青年大皋丸StAR mRNA水平升高的比例相同;青年hCG组P450scc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老年组P450scc mRNA水平对hCG刺激无明显反应;
在hCG刺激下,老年和青年大鼠1 7p一HSDlll mRNA水平比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
但老年hcG组大鼠1 7p一HsDm mRNA水平仍比青年大鼠降低64%。老年大鼠
与青年大鼠P450arom mRNA水平无差异。君若二衰老SD大鼠血清T水平降低,
血清EZ/T水平升高,即使hCG作用达到稳定状态,仍不能完全恢复老年大鼠血
清T,提示老年SD大鼠翠丸Leydig细胞存在缺陷。在hCG作用下17p一HsDm
mRNA水平变化趋势与血清T一致,提示老化皋丸类固醇合成功能损害的原因
至少一部分是与衰老相关的17p一HSDm改变有关;翠丸P45oaroma介导的翠酮
合成的调节作用没有影响老年SD大鼠类固醇合成。
二、衰老对大鼠皋丸形态学的影响
班穷刀劣二观察老年大鼠皋丸间质改变,探讨衰老对大鼠皋丸组织形态学影
响。芳君:测定3月龄大鼠和24月龄大鼠攀丸的重量,观察衰老对大鼠皋丸重
量的影响。进一步对不同年龄大鼠翠丸间质和Leydig细胞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
结袅:老年大鼠翠丸重量比青年大鼠显著增加,但老年大鼠翠丸色泽灰暗、质地
松弛:Leydig细胞数量减少,单个Leydig细胞变小,胞浆减少、呈颗粒状,细
胞核变形,染色质分布不均匀:老年大鼠Leydig细胞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减少,
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脂褐素增多。此外,老年大鼠Leydig细胞还表现为
细胞核核膜内陷,染色质呈斑块状,分布不均匀,核仁消失。hCG刺激8天后,
青年和老年大鼠两组翠丸形态学均无明显变化。纷慈老年大鼠的Leydig细胞
出现明显的形态学异常,可能与皋酮合成功能减退有关。
|
|
|
|
1 |
温志永;老年时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垂体前叶功能调控的改变[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3年04期 |
2 |
李林,李斌,叶翠飞,朴景华,何士大,李宗信;中药复方962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兴奋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06期 |
3 |
张伟;杨姝;李琛;汪维伟;唐勇;;大鼠大脑皮质有髓神经纤维老年性改变的定量研究[J];解剖学杂志;2007年06期 |
4 |
张晓林;翁闪凡;赵树进;杨安平;张相年;;阿藿烯对老年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7期 |
5 |
赵兴胜;白大芳;郑兵;霍继明;邢继强;田春时;白书阁;;老年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改变及对盐负荷的效应[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0年03期 |
6 |
李琛;杨姝;张伟;汪维伟;唐勇;;应用新体视学方法研究大鼠白质无髓神经纤维老年性改变[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6年04期 |
7 |
王成学;谷贵山;胡春明;陈塑寰;马洪顺;;模拟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蠕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11期 |
8 |
莫启忠;吴昆懿;宫斌;孙文善;马骏;廖菡;;补肾中药对老年大鼠肝细胞核内活性基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S1期 |
9 |
张宗玉,许远欣,曹西南,张迺蘅;老年大鼠与断奶大鼠脑细胞核染色质的非组蛋白研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85年Z1期 |
10 |
张世仪,张艳萍;老年大鼠学习记忆的观察[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8年05期 |
11 |
朱立华;程冠生;;人参总皂甙对老年大鼠外周淋巴细胞DNA修复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1年Z1期 |
12 |
余颂涛;王士雯;陈伟;;老年和成年大鼠长时失血性休克血中氨、精氨酸及其比率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1年02期 |
13 |
杨勤;老年大鼠垂体细胞膜G蛋白的变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
14 |
何宏文,姚志彬,卢汉平,袁群芳;人参对老年大鼠脑组织β受体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1999年01期 |
15 |
曹小飞,张德明,邓青南;LPS急性肺损伤老年大鼠肺巨噬细胞TLR4与IL-18 mRNA表达变化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03年03期 |
16 |
沈自尹,黄建华,陈瑜,胡作为;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基因表达谱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02期 |
17 |
莫霄云,钱海凌,李丽;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复方对老龄大鼠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5期 |
18 |
龚顺波;黄碧玉;毛树章;;A Survey on Mechanisms of the Anti-aging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5年03期 |
19 |
王赞;孟红梅;林卫红;张淑琴;;海仁藻酸致痫老年大鼠脑NMDA受体亚单位R1蛋白表达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24期 |
20 |
杜文广;许毅;;通塞脉片对老年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