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介入性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介入性酒精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无水酒精留置不同时间对兔和大鼠在位子宫内膜作用情况及被稀释后对其作用的影响;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模型研究无水酒精留置凝固治疗效果,探讨其留置囊内的最佳时间、被稀释后各种浓度对疗效的影响;同时对大鼠模型各阶段各部位的内膜组织取材,研究其VEGF表达情况。
材料与方法 ①7只雌性大白兔14个子宫,10个子宫腔注入无水酒精分别留置30秒、1分钟、1分30秒、2分钟、3分钟、5分钟(2个)、10分钟、15分钟及30分钟后抽出,80%和70%酒精各注入1个宫腔留置3分钟、50%酒精注入1个宫腔留置2分30秒后抽出,余下1个作为对照。饲养4天、5天、1周或2周后处死;开腹观察内生殖器情况并取出双侧子宫,病理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②50只大鼠以外科移植法制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模型成功90个,对56个囊肿用无水酒精(22个)、90%酒精(9个)、80%酒精(10个)、75%酒精(15个)注入囊肿内分别留置1、2、3和5分钟后抽出,47个健侧子宫用无水酒精(19个)、90%酒精(9个)、80%酒精(10个)、75%酒精(9个)注入宫腔内分别留置1、2、3和5分钟后抽出,另34个异位囊肿和3个子宫作为对照组,继续饲养2、4或6周后再开腹,观察异位囊肿、子宫及腹腔内情况。取病理标本,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⑨分别取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术剩余的内膜片共14份,造囊3周、5周、7周、9周后的异位囊肿壁共18份,对照子宫内膜6份,不同浓度酒精留置不同时间治疗后的异位囊肿壁或囊肿消失处组织共10份,不同浓度酒精留置不同时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
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及内膜部位组织12份,病理切片用SP法进行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显
微镜下观察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
结果(l)无水酒精可使大白兔子宫内膜呈凝固性坏死,留置3一5分钟局
部子宫内膜完全性坏死,留置10分钟以上全部内膜完全性坏死。80%以
下浓度的酒精留置3分钟以内的大白兔子宫内膜均无凝固性坏死。(2)酒
精留置囊腔可使大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消失,治愈囊肿。无水酒精留置的
囊肿消失率为86.4%,90%酒精留置组囊肿消失率为88.9%,80%酒精组
80%,75%酒精组60%,各组囊肿消失率与对照组(7.4%)比较差异有
显著性意义,各浓度酒精留置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水酒精留置1
分钟、90%酒精留置3分钟及以上的异位囊肿的内膜组织均完全消失。75
%酒精留置后未消失的异位囊肿壁上内膜组织存活率为66.7%(4/6)。
无水酒精留置宫腔1分钟、90%酒精留置3分钟的大鼠在位子宫内膜部分
坏死,无水酒精留置2分钟及以上者、90%酒精留置5分钟的子宫内膜呈
完全性坏死。80%与75%酒精留置5分钟内膜无坏死。(3)制造大鼠子
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剩余的内膜片及在位子宫内膜的VEGF阳性表达值
分别为19/14和5/6,造模成功后形成的异位囊肿壁VEGF的阳性表达
值为3/18;经过各种浓度酒精留置治疗的子宫内膜VEGF的阳性表达值
为2门2;经过各种浓度酒精留置治疗的异位囊肿和子宫在位内膜的
VEGF表达为0。
结论①酒精留置可造成实验动物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凝固性坏
死,坏死程度与酒精的浓度及留置时间有关,酒精浓度越高、留置时间越
长,坏死越完全。②无水酒精留置3分钟以上、90%酒精留置5分钟以上
可达到在位子宫内膜完全性坏死。③无水酒精留置1分钟、90%酒精留置
3分钟可致异位内膜组织完全性坏死。④大鼠模型VEGF表达不同于人类
此种疾病的表达结果,在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中应
慎用此模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无水酒精留置法治疗OEC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入无水酒精留置3分钟的
凝固治疗效果。
材料与方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al cyst,oEc)患
者126例,在经腹或阴道超声引导下行介入性无水酒精留置3分钟凝固治
疗后,定期随访,观察近、远期疗效。
结果126例患者单次治疗成功123例,2次治疗成功2例,另1例首次治
疗不彻底后改行手术治疗。近期有效率为100%,随访2年以上的治愈率
为79%。本组有10人次在酒精留置过程中出现较剧烈腹痛,2人治疗结
束拔针后虚脱,均自行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
结论无水酒精囊腔内留置3分钟能治愈OEC,方法简单,疗效好,痛苦
小,不良反应少,对复发者可行重复治疗。
|
|
|
|
1 |
刘付敏;刘东;;流产后子宫内膜骨化症1例报告[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2 |
张昕原,朱正美,曹 詠清;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Le~y糖蛋白的动态变化[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6年05期 |
3 |
胡军;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04期 |
4 |
王鸿燕,关淑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探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5 |
曹艳茹;中西医结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04期 |
6 |
吴葆祯;;月经失调(下)[J];中国医刊;1958年12期 |
7 |
徐庸定;;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和肌层前列腺素(PG_s)的释放与经血量的关系[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5年04期 |
8 |
李泓;;人宫内膜表面糖蛋白的周期性变化—组织化学定量研究[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86年03期 |
9 |
刘承权,沈淑人,戴茂征;着床研究模型:离体胚泡与子宫内膜“共培养”[J];生殖与避孕;1989年04期 |
10 |
孙爱达,韩美玲,黄荣丽,王友芳;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法的探讨(附244例分析)[J];北京医学;1990年02期 |
11 |
秋肖凡,李自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5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1990年02期 |
12 |
聂洪材;阎丽凤;;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13 |
张援胜,郝凤鸣,俞雯;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的初步观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1年03期 |
14 |
陈志昌;鲍永仪;张健平;;191例IUD诱发出血的子宫内膜酶组织化学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1年04期 |
15 |
朱蓬第,刘效群,王介东,施文良,程捷,许如华,徐立康,连石柱,崔颐冰,吴尚纯,胡静;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第8因子活性的数字化图像分析[J];生殖与避孕;1992年04期 |
16 |
朱蓬第,刘效群,谷 ,罗宏志,王介东,徐立康,程捷,许如华,连石柱,崔颐冰,吴尚纯,胡静,陈菊华;左旋18-甲基炔诺酮T型宫内节育器对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因子Ⅷ活性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1994年06期 |
17 |
罗永祯;膀胱子宫内膜异位[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年02期 |
18 |
黄道远,陈兵,雷凤生,黄增利;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对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1994年S1期 |
19 |
吴炳昕;子宫内膜异常与不孕的关系[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4年04期 |
20 |
林秋华
,胡小良;微型和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究竟有什么新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