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透患者生存相关因素及纠正贫血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血透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响其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贫血纠正效果的影响因素及纠正贫血对老年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方法:1) 回顾性分析自1987年3月至2004年11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肾病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终末期肾衰患者(年龄60-81岁)193例。分析患者原发病因、透析前干预时间、转归、透析充分性、血压、血常规、血清脂质指标、营养状况、炎症状况、钙磷代谢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死亡原因、血管通路和内瘘血栓形成等情况,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根据透析后存活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期存活组(存活不足1年,29例)和存活组(存活1年以上,101例),比较影响两组患者存活时间的影响因素。
2) 进一步将上述资料中导入透析后3月、9月资料较齐全的的68例老年维持性血透贫血患者(年龄71.2±4.9岁)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于导入透析后接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_(12)等纠正贫血治疗,按治疗6-9月后血红蛋白水平是否达到110g/L将患者分为贫血纠正组(n=30)和贫血不全纠正组(n=38),进行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比较,分析影响老年血透患者贫血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贫血改善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
结果:1.临床表现特点:(1)本资料显示,患者男性115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66.1+5.5岁,年龄60-69岁患者占73.6%,年龄70岁以上者占总体26.4%,80岁以上者5例。72.5%患者导入透析时24小时尿肌酐清除率(CCr),低于10.0ml/min,33.2%患者接受透析前干预治疗时间不足3月。(2)原发病因前两位为缺血性肾损害(46例,23.8%)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4例,22.8%),以下依次为药物性肾损害(34例,17.6%)和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