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后无复流与血栓调节蛋白的相关变化
【摘要】:目的 近20年来,以溶栓和经皮冠脉成形术为代表的心肌再灌注疗法开创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途径,但血管再开通后出现的无复流现象仍不能使心肌组织得到有效的再灌注,其结果是心肌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致使病死率明显增加,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冠脉再灌注治疗应在冠脉再通基础上实现心肌水平完全再灌注,心肌微循环水平灌注或无复流是评估现代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无复流现象进行探讨,分析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测定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后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探讨冠脉微栓塞在再灌注后无复流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再灌注后无复流患者血浆TM水平的变化,以期为冠脉微栓塞致无复流提供筛查参考依据。
方法 对60例我院急诊确诊AMI患者,通过临床调查和病历记载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伴发疾病,在就诊时、再灌注治疗后第3天采集血标本,应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AMI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TM水平。根据患者临床特点,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比较AMI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TM水平,分析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后血浆TM水平变化特征,分析冠脉再通后无复流与血浆TM水平的相关变化。
结果 (1)无复流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再灌流患者(65.81±10.47 vs 58.02±12.66)。(2)无复流患者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迟于再灌流患者(34.43±54.52 vs 27.82±40.56)。(3)21例(35%)患者发生再灌注后无复流;年龄、高血脂、DM、多支病变是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4)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后血浆TM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无复流患者就诊时TM水平高于再灌流组(P0.05),再灌注治疗后第3天两组间差异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