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或静脉注射全氟化碳对大鼠急性肺损伤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1.探讨全氟化碳(PFC)原液腹腔注射的可行性及其对ALI的预防作用。
2.探讨全氟化碳乳剂(PFCE)静脉注射的可行性及其对ALI的预防作用。
3.探讨PFCE静脉注射预防ALI的机制。
方法
1.6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生理盐水组(NS组)、C6F14组、C8F18组、C10F22组、安全性评价组(SE组),NC组麻醉后24h处死,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ml/kg后24h处死,C6F14组、C8F18组、C10F22组腹腔注射PFC15ml/kg后分别于24h、48h、72h处死,SE组腹腔注射C8F18 25ml/kg后于30d处死。于相应时间点记录腹腔液体残余量、测定动脉血气以及血液PFC浓度,留取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进行常规病理检查。
2.63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内毒素致伤组(LPS组)和C8F18预防组(预防组)。NC组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40mg/kg)麻醉后2h处死;LPS组实验前48h腹腔注射NS 15ml/kg,实验日静脉注射LPS 7mg/kg,于注射LPS后2h、4h、6h分批处死大鼠;预防组实验前48h腹腔注射C8F18 15ml/kg,实验日静脉注射LPS 7mg/kg,于注射LPS后2h、4h、6h分批处死大鼠,比较三组各时间点PaO_2、肺脏病理损伤评分、肺系数(右肺湿重/体重)、血液和肺泡灌洗液上清TNF-α浓度。
3.35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分为对照组(NC组)、自制全氟化碳乳剂组(NPE组)。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PE 10ml/kg后于2h、4h、6h、24h、48h、10d处死,观察血液PFC浓度、PaO_2、GPT、GOT、BUN、CR、肺脏、肝脏、肾脏常规病理变化。
4.53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分为对照组(NC组)、内毒素组(LPS
|
|
|
|
1 |
黄欣;呼吸这种液体[J];大自然探索;2002年01期 |
2 |
崔俊昌,刘又宁;全氟化碳的医学应用[J];北京医学;2001年03期 |
3 |
徐凯智;全氟化碳的心肌保护作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年02期 |
4 |
史红宇,龙村;氟碳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4年04期 |
5 |
陈丹;“生命之水”——全氟化碳——注入肺部 冷却大脑 拯救生命[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1年12期 |
6 |
田良鑫!054000邢台市;全氟化碳心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9年04期 |
7 |
茹锦荣;;全氟化碳—多元醇对红细胞生成和人工血液的替代作用[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0年04期 |
8 |
崔俊昌,刘又宁;全氟化碳对兔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及杀菌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5期 |
9 |
樊毫军;刘书盈;张健鹏;刘又宁;;腹腔注射全氟化碳原液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08期 |
10 |
崔俊昌,刘又宁;全氟化碳对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1 |
李洪;血清替代物[J];国外科技动态;1994年06期 |
12 |
解立新;刘又宁;;液体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10期 |
13 |
王志朝,赵玲;国产全氟化碳代血液对家兔晚期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年05期 |
14 |
宋鹏;李琦;王长征;易斌;黄勇;钱桂生;;部分液体通气联合伊洛前列素治疗兔油酸型急性肺损伤[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5 |
朱晓东
,朱建幸
,单炯
,嵇若旭
,狄华
,陈菲;部分液体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06期 |
16 |
石栋;人工氧载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年01期 |
17 |
樊毫军;刘书盈;张健鹏;刘又宁;马洪杰;;腹腔注射全氟化碳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8 |
倪慕杰;;人造血液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1983年03期 |
19 |
秦鑫;刘又宁;;汽化吸入全氟化碳对急性肺损伤小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
20 |
徐顺贵;吴国明;徐智;冯起甲;郭芮伶;陈维中;张健鹏;;全氟化碳对脂多糖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