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和遗传背景研究
【摘要】:
第一部分驻京部队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军队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CI)的危险因素。
方法:
以驻京干休所中接受老年神经系统健康评估调查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近年确诊的AD及MCI病人,按照性别和年龄段分层抽样(按1∶2比例)选取对照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问卷,调查受访者的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习惯(包括体育锻炼情况、烟酒嗜好)和社会活动情况,既往病史和家族史。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数据。
结果:
1.一般情况:AD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和164人,年龄平均82.3±5.4岁;MCI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4和208人,年龄平均79.7±4.5岁。文化程度、职业分类等因素的均衡性检验于病例组及对照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
2.单因素分析:
(1)AD和对照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的社会活动情况(5.07±2.92)明显少于对照组(7.66±3.53),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即病前参加社会活动越少、患AD的危险越大;体育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既往癌症病史、痴呆家族史在两组间差异明显,其OR(95%可信限)分别为0.55(0.37-0.83),2.00(1.16-3.43),0.40(0.21-0.75),3.78(1.32-10.83),而吸烟、饮酒及其他既往病史等因素未见显著性联系。
(2)MCI和对照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CI组患者的体重指数(24.77±4.30)高于对照组(23.71±3.12),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6);既往高血脂病史、痴呆家族史在两组间差异明显,其OR(95%可信限)分别为1.63(1.01-2.63)和4.83(1.63-14.30)。
3.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痴呆家族史、社会活动减少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和95%可信限分别为2.11(1.02~4.36),4.41(1.05-18.47),1.28(1.13-1.44),而既往癌症病史和吸烟与AD呈负相关。关于MCI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脑卒中病史和痴呆家族史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和95%可信限分别为1.96(1.05-3.66)和7.05(2.13-23.32)。
结论:
痴呆家族史是AD和MCI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COPD病史和病前社会活动减少是AD的危险因素,既往脑卒中病史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患癌症者发生AD的危险较小,有可能是“生存偏倚”导致此种联系。
第二部分北京地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背景研究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BChE基因K/U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散发性AD的关系,了解BChE基因K突变与ApoEε4等位基因是否对散发性AD发病具协同作用,为AD的临床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指标。
方法:
病例组血标本来自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和病房收集的散发性AD患者,共68例;对照组血标本来自健康体检人群和同期住院病人,共89例。常规酚氯仿法从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基因型。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1.AD组ApoE基因ε2、ε3、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5%、81.6%、16.9%,而对照组分别为1.7%、96.1%、2.2%。AD组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23.286,P<0.001)。
2.AD组BChE基因K、U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0%和89.0%,对照组分别为9.6%和90.4%。BChE基因K/U多态性在AD组和对照组间分布不具统计学差异,即使按性别、ApoEε4等位基因及年龄分层后,仍未能发现BChE基因K/U多态性与AD存在关联。
3.AD组ACE基因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0%和61.0%,对照组分别为35.4%和64.6%。AD组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515)。进行性别分层后,女性AD组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95%CI)为2.73(1.07-6.97)。
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AD有关,携带ε4等位基因个体患AD的风险约为非ε4携带者的11倍。ACE基因I/D多态性在女性人群中可能与散发性AD相关。未能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现BChE基因K/U多态性与散发性AD疾病相关。
|
|
|
|
1 |
姜倩;祝磊;高黎;石爱梅;;口腔白斑发病因素的初步探讨[J];河南医学研究;2006年04期 |
2 |
张继;裴广军;王文雷;张晓峰;耿振新;李海冰;陆维权;;河南省开封县肝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21期 |
3 |
彭来勤;;引起早产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17期 |
4 |
刘小芹;钱梦华;邹弘;陈道湧;;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09期 |
5 |
李新建;徐继英;姚海宏;;上海市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年04期 |
6 |
沈红;刘景壹;陈远方;张春华;汪轶颖;;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年04期 |
7 |
李双飞;李佳圆;雷放鸣;李卉;孙荣国;周卫东;陶萍;李伟红;;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12期 |
8 |
李敏;王莉;;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0年22期 |
9 |
郗园林,胡东升,张美喜,韩玉新,常桂梅,申建业,颜欣颖,刘桂芹,霍福才,孙素琴;128例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3期 |
10 |
唐晓君;李革;卢仙娥;张素华;陈卫;;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慢病杂志;2004年01期 |
11 |
段琼红;聂绍发;王志刚;朱桂宝;卢祖洵;;武汉市结肠直肠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英文)[J];中华慢病杂志;2004年04期 |
12 |
王浩,李硕颀,张磊,张静,戴伟;湖南省鼻咽癌非病毒影响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
13 |
张静;肖芳;马艳;陈军;;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6年04期 |
14 |
雷燕;栾荣生;周超;杨春霞;;生活习惯对农村食管癌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
15 |
黄红儿;刘世友;;上海市宝山区271例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年05期 |
16 |
李欢龙;葛君华;林君芬;;霍乱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12期 |
17 |
虞建锋;施南峰;陈国华;;浙江省慈溪市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疾病监测;2007年03期 |
18 |
杨星;黄文湧;杨敬源;邓厚才;雷明玉;张娜;;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8期 |
19 |
高晓虹;金英良;张翠丽;李晓枫;程然;马莉;高政南;;伴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04期 |
20 |
刘茂玲;刘礼锦;邹宇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