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地黄低聚糖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

王新华  
【摘要】: 背景: 传统中药地黄具有补肾、益气、养血功能,地黄低聚糖(RGOs)是从地黄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多糖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调节免疫、保护心肌等作用。中医脏腑学说认为“肾”是储藏“先天之精的”器官,肾虚是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现代中医理论认为干细胞的产生、增殖及功能均与“先天之精”有密切关系,因此,地黄低聚糖可能影响来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联合MSCs移植治疗心衰可能产生有益作用。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时RGOs的治疗作用,并在离体细胞培养水平探索这种治疗作用的产生机制。 方法: 第一部分:分离成年大鼠MSCs,给予不同浓度RGOs干预,用MTT方法检测其对MSCs增殖的影响;取第8代MSCs进行分组诱导:RGOs组、5-氮胞苷(5-Aza)组、RGOs加5-Aza组,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干化学法、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法等分别检测诱导后MSCs内CK-MB、cTnI、CX 43等心肌特异性物质的表达和ERK1/2蛋白的表达及活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向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观察RGOs对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第二部分:选用50只Wistar大鼠,取4只作为细胞供体处死以取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备移植用,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40只制备心力衰竭模型,给予腹腔注射阿霉素(总剂量15mg/kg)。末次注射后,观察4周,对存活的36只心衰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心衰模型组、MSCs移植组、RGOs联合MSCs移植组、RGOs组。通过重复尾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同种异体MSCs移植,移植前MSCs用DAPI进行标记,移植后RGOs联合MSCs移植组和RGOs组给予RGOs粗提物200mg/kg/d灌胃。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心脏标本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是否归巢到心脏;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左室心肌组织行天狼猩红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 结果: 第一部分:本研究观察到,RGOs可明显促进离体培养的MSCs增殖,最佳浓度为100μg/ml。各诱导组均显著表达CK-MB、cTnI、CX 43,未诱导组阴性或仅有极微弱的表达,以RGOs联合5-Aza组MSCs向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最高。RGOs组ERK1/2蛋白的活化形式表达最强。 第二部分: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各组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明显下降(P<0.05),室壁运动减弱,室壁变薄。与心衰组相比,各治疗干预组的心脏收缩功能均有改善,表现为EF、FS升高,左室内径下降,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左室CVF降低,以RGOs联合MSCs移植组效果最明显,但与单纯MSCs移植组和RGOs组比较,除毛细血管密度达统计学差异(P<0.05)外,心功能参数和CVF均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细胞移植的大鼠心肌切片上有DAPI标记的细胞,RGOs联合MSCs移植组DAPI阳性细胞数目多于单纯MSCs移植组。 结论:RGOs可以促进离体大鼠MSCs的增殖,并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ERK1/2途径激活可能是其机制之一。在心衰大鼠模型中,MSCs移植、RGOs联合MSCs移植和RGOs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减少纤维化;RGOs和MSCs移植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细胞修复及组织重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3期
2 林治平;曾荣;胡资兵;林颢;;Wnt信号通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J];广东医学;2011年08期
3 王长军;殷国勇;李翔;沈国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11期
4 张英博;杨大平;;干细胞用于创伤修复的新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8期
5 石洋;袁伟;;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5期
6 罗俊;顾文娟;徐礼;李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6期
7 刘嘉祺;林峰;李孟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刘伟;赵劲民;苏伟;李晓峰;秦义武;;柚皮苷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9 程书榜;王成友;洪建琴;范子冰;胡迎春;;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大鼠CD4~+、CD8~+T淋巴细胞和IL-10、IL-2、TNF-α的影响[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10 李军;杜金荣;戴艳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1年09期
11 谭琦;黄政德;王立凤;;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2 王红;赵炳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5期
13 孔德海;刘万军;;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辅助自体骨软骨镶嵌成形术修复骨软骨缺损的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4 钟俊;刘卫平;龙乾发;刘阳;王孝安;韩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在体外对C6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15 ;本刊组织构建栏目已出版“组织工程与血管化”研究的相关文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3期
16 李梅笑;李卓;邹立华;吴军;;Caspase-3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6期
17 陈玉丙;贾全章;李东君;孙景海;吴传真;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高德萱;张红梅;;移植后的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8期
18 华强;柴天朋;吴佳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J];骨科;2011年03期
19 毛谅;仇毓东;朱新华;刘浩;丁义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衰竭[J];器官移植;2011年04期
20 陈晓云;刘阳生;汪维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成骨成脂诱导[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昱;宋健;陈锡昌;胡成俊;刘维新;;体外“心肌环境”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冯凯;陈健琳;乌仁娜;徐晨;李欲航;陈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宫立众;夏顺中;张翼军;张红宾;史曦凯;钟大平;裴莉;张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大小两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徐卫;李建勇;朱光荣;费晓明;孟丽娟;周小玉;汪承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孙树津;后晓南;胡江;龙勉;陶祖莱;;模拟微重力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2003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刘昱;宋健;陈锡昌;胡成俊;刘维新;;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楼晓;陈虎;江飞子;冯凯;江岷;胡亮钉;徐晨;李欲航;李渤涛;俞志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重建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孙树津;后晓南;龙勉;陶祖莱;;力学环境因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伟;葛薇;李长虹;韩钦;邓为民;尤胜国;赵春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李艳华;张锐;秦立蓬;赵连旭;王蕴芳;岳文;裴雪涛;;重组腺病毒载体pAd-pdx-1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华;地黄低聚糖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史达;木豆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与相关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顾绍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牟大鹏;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差异表达基因[D];吉林大学;2007年
8 景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肾脏系膜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宋可新;黑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滕春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书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2 刘宏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王艳芳;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洁;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弘光;尝试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董玉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项正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周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FGF复合降解膜修复皮肤缺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贾小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VEGF、bFGF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10 刘书会;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物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实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排异反应[N];健康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3 记者 秦军 ;“万能细胞”巧治心脏病[N];浙江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心梗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