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ABO血型抗体制备通用型血液制剂的研究
【摘要】:
与同型输注血液制剂比较,通用型血液制剂具有很多优点:不需要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节省时间,减少由于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可用于任何一种血型患者输用等。对于O型血液来说,确定O型血液中ABO血型抗体的分布、选择合适的ABO血型抗体吸附剂、探寻去除抗体吸附剂的方法,从而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通用型血液制剂是制备去除ABO血型抗体的通用型血液制剂成功的关键及难点。从这个研究理念出发,笔者进行了三个部分的研究工作:
一、O型红细胞悬液或全血中AB0血型抗体的分布情况研究。确定北京地区ABO血型抗体在O型红细胞悬液及O型全血中的分布情况,研究制备新型通用型红细胞的可行性。采用盐水法测定IgM型抗体效价,采用二巯基乙醇破坏IgM型抗体后,采用凝聚胺试验检测IgG型抗体效价的方法,检测北京地区263例“O”型红细胞悬液中IgM型、IgG型抗-A、抗-B效价及255例“O”型全血中IgM型、IgG型抗-A、抗-B效价,结果显示,抗-A抗体(IgM型和IgG型)主要分布在效价16-128之间,以效价64最多;抗-B抗体(IgM型和IgG型)主要分布在效价8-64,以效价16、32、64分布最多;O型红细胞悬液血浆中的ABO血型抗体的分布与O型全血血浆中ABO血型抗体(IgM型和IgG型)的分布相似;从效价分布看出,如果以效价64为安全的受血效价,有近30%的A型和B型的受血者接受效价高于64的O型血液将会引起输血反应。因此,选择合适的ABO血型抗体吸附剂是下一步研究的内容。
二、ABO血型抗体吸附剂——冻干红细胞膜的制备、保存及特性检测研究。确定A型、B型冻干红细胞膜为ABO血型抗体吸附剂,结果显示,海藻糖作为冻干保护剂能很好的保存红细胞膜的抗原性,冰冻干燥技术保存了红细胞膜的抗原性(冻干后,作为吸附剂吸附前后,抗体效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确定了复溶的冻干红细胞膜液与O型血血浆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复溶的冻干红细胞膜液与O型红细胞悬液血浆体积比为1:10,在室温条件(20±3℃)下,反应25±5min。
三、通用型血液制剂的制备研究。研究发现,O型红细胞悬液或全血中分别加入冻干的A型、B型红细胞膜后,血浆中的血型抗体(IgM型抗体和IgG型)效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程度为80%—99%。冻干红细胞膜作为固体吸附剂去除红细胞悬液或全血血浆中的血型抗体后,红细胞悬液中红细胞的功能没有改变:吸附前后ATP无明显变化,变形指数、脆性试验、上清游离Hb含量实验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中红细胞的功能指标没有改变:ATP、变形指数、脆性试验、上清游离Hb含量、乙酰胆碱酯酶在吸附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全血血浆中凝血因子Ⅴ、Ⅶ、Ⅷ活性吸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O型血浆中加入冻干红细胞膜前后,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探讨了冻干红细胞膜在O型红细胞悬液和血浆中的去除方法,实验显示,通过适当的离心,O型红细胞悬液中红细胞膜的清除率可达到77%,而高速离心(3500转/min,3min),去除血浆中红细胞膜碎片效果最好,清除率可达到95%。
|
|
|
|
1 |
车辑;刘景汉;欧阳锡林;庄远;陈麟凤;;去除血型抗体制备O型红细胞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3期 |
2 |
周裕德;;β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膜上唾液酸的分布情况[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78年01期 |
3 |
童章燕;红细胞可变形性及其滤过性的测定在中风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6年12期 |
4 |
端义扬;红细胞锂与情感性疾病[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6年04期 |
5 |
李恩民,安汝国,石毅,卜凤泉,胡秀丽,刘景英,姜熙罗;饲克山病病区粮大鼠红细胞膜锌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4年01期 |
6 |
王澍,孙存普,丛建波,吴可;自旋标记ESR技术研究铁对受照射红细胞膜膜蛋白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5年01期 |
7 |
章红志,沈惟堂,杨明今;新生儿窒息时红细胞膜离子泵的变化[J];上海医学;1997年01期 |
8 |
许炽华,卞泳良,丁肖英,付玉梅,沈惟堂,沈伟敏,徐凤飞;光照对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影响的观察[J];上海医学;1997年03期 |
9 |
李杭生,刘文弟,任芬若,贾莉婷,郑惠良,祁元明;妊高征红细胞膜胆固醇及磷脂含量的变化[J];河南医学研究;1999年01期 |
10 |
李杭生,任芬若,贾莉婷,刘文第,郑惠良,祁元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变化与正常妊娠的关系[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1 |
申慧琴,高应;β-胡萝卜素对大鼠红细胞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1年04期 |
12 |
王梅,唐超,陈宏础,漆嘉梨;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变化与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的关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3 |
王俊玲;王卫东;朱晓蕊;秦广雍;;抗坏血酸对紫外辐射引起红细胞和红细胞膜过氧化损伤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8年04期 |
14 |
林其谁;;红细胞阴离子交换与第三带蛋白[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3年01期 |
15 |
郭良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0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88年06期 |
16 |
秦德安,何学民;超氧阴离子所致的红细胞膜氧化损伤模型[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9年05期 |
17 |
鲁重元,付敏庄,黎定疆,林峰,李家贤,赵祥文;静脉注射过氧化氢对小鼠红细胞膜的损伤[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1期 |
18 |
李志清,孙劲凤,江道奎,刘德明;糖尿病红细胞膜(Na,K)-ATP酶的初步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0年01期 |
19 |
孙月霞;王瑞年;;红细胞膜神经氨酸苷酶活力测定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J];上海医学;1990年12期 |
20 |
徐德选;杨根元;何亚楠;徐芬红;;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蛋白及胆固醇变化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