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不同甲状腺结节实时(?)阶超声造影表现及实时(?)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就诊并最后获得病理诊断的85例甲状腺结节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女56例,男29例,年龄21-78岁,平均42.5±11.3岁。其中良性病变52例,恶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39例,甲状腺腺瘤9例,局限性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结核1例,甲状腺炎1例。恶性病变包括乳头状癌26例,虑泡性腺癌6例,髓样癌1例。常规超声观察的指标包括结节大小、形态、边界、高宽比、内部结构、回声水平、钙化及血流情况。比较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对具有显著差异指标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上述结节进行了动态(?)阶超声造影,研究了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的表现,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对增强模式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形态、边界、高宽比、回声水平、有无钙化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高宽比1、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及微小钙化。尽管恶性病变中出现囊性的比例小于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出现Ⅰ型和Ⅱ型者少于良性病变,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宽比1、出现微小钙化灶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分别为88.4%和84.6%。极低回声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为93.9%。边界不清或欠清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2.7%,80.8%,77.6%。
85例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造影的成功率为97.6%。83个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5种增强模式。3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43.2%)为均匀低增强,11例(29.7%)为均匀等增强,3例(8.1%)为均匀高增强,5例(13.5%)为环状增强,2例(5.4%)为不均匀增强。9例腺瘤,2例为均匀低增强,1例为均匀等增强,6例(66.7%)为均匀高增强。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8例(30.8%)均匀低增强,1例均匀等增强,2例均匀高增强15例(57.7%)不均匀增强。6例虑泡性腺癌,4例(66.7%)为不均匀增强,均匀低增强和等增强各1例。超声造影表现不均匀增强对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7.5%,94.0%和79.5%。环状增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而均匀高增强对甲状腺腺瘤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
结论
常规超声显示甲状腺结节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微小钙化对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存在差异不均匀增强对甲状腺恶性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