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会教授“治未病”学术经验研究
【摘要】:
理论研究:本文对中医“治未病”进行了理论溯源,阐释了“治未病”的基本内涵,并论述了体质与发病的相关性、“治未病”与体质的关系,以及体质的主要类型。
学术经验:杨明会教授认为未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社会环境因素等;其“治未病”具有以下特色:中西合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以人为本、明辨阴阳;因人施治、重视体质辨识。杨明会教授还强调“治未病”时应重视调理脏腑,常分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肝肾阴虚、痰湿内阻、脾肾阳虚、气血亏虚、心火旺盛、湿热内蕴、心肾不交、营卫不和等十型进行治疗。平时应注意预防调摄、调畅情志、饮食有节、适度运动等,并提出军人“治未病”的具体策略。
应用研究:通过运用《中医体质量表》对4300例现役军人的体质辨识,初步得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类体质的大致分布规律。以上各种体质所占比例依次为:80.28%,3.11%、2.67%、0.63%、0.58%、2.16%、0.86%、7.00%、0.93%。
结果表明,九种体质类型中平和质者共3452例,约占80.28%,表明军人的体质状况良好。除平和质以外,其它体质类型共约17.95%,以及存在九类体质部分相互兼证情况共约1.77%,其中包括兼有二种、三种或四种,此部分人员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