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选择性去细胞猪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及其复合基因修饰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孙天骏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表皮层结构,去除真皮层细胞,具有低抗原性的选择性去细胞猪皮(selectively decellularised porcine skin, SDPS)的制备方法,并验证其生物安全性。将SDPS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用于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通过临床观察,了解SDPS作为烧伤创面覆盖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替代冷冻异体皮的可行性。通过腺病毒介导构建VEGF基因修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UCMSC),将SDPS与基因修饰细胞复合移植用于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为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1切取健康白色家猪的全层皮,采用戊二醛-胰酶-去污剂的方法制备SDPS,通过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确定各环节试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学检测包括细菌、真菌及病毒检测。采用Instron拉力机测定极限抗拉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DPS浸提液中戊二醛含量。采用MTT法检测SDPS浸提液对NCTC clone 929细胞增殖的影响,参考美国药典评价体外细胞毒性。通过家兔皮内注射SDPS浸提液,对其产生刺激反应的潜在性做出评价。取成年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SDPS、新鲜猪皮、大鼠异体皮3组,于大鼠背部皮下分别植入1cm×1cm皮片,并于术后第1、2、4、8、12、16周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2临床应用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术前均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31例烧伤患者(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1~60岁,平均(37.29±11.33)岁,烧伤面积45%-99%,平均(65.51±17.43)%,于伤后4-6d行切(削)痂植皮术,其中一部分切(削)痂创面移植SDPS加自体微粒皮,其余创面移植液氮冻存的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采取上下或左右部位作自身对比,观察创面移植物排斥脱落时间,比较术后3周创面愈合率,比较术后3个月残余创面发生例数,并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对创面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其中1例于术后12d、3个月时取创面组织行病理学观察。所有病例随访到术后1-2年,观察术区外观与功能恢复情况。 3 UCMSCs传代培养后,以腺病毒介导GFP基因进行体外转染,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确定最佳病毒感染复数(multiplicities of infection,MOI)。通过腺病毒介导构建VEGF基因修饰UCMSCs,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UCMSCs表达VEGF蛋白的情况,RT-PCR检测VEGF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培养液中VEGF浓度,MTT法评价转染对UCMSCs增殖的影响。 4取成年Wistar大鼠45只,以大鼠背部急性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为模型,移植同等大小面积的SDPS,其真皮面均匀粘附大鼠微粒皮,按SDPS下注射物不同分为3组(每组15只):VEGF基因修饰UCMSCs移植组(A组)、UCMSCs移植组(B组)、PBS空白对照组(C组)。于术后7d、14d、21d、28d观察创面情况,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SDPS排斥与脱落时间,计算28d创面愈合率。于术后3d、7d、14d、28d切取移植区域组织,对术后7d、14d、28d标本行HE染色,对术后3d、7d、14d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采用戊二醛-胰酶-去污剂制备的SDPS表皮层细胞完整,真皮内基本无细胞成分、皮肤附件及血管,胶原纤维排列规则。微生物学检测未检出病原微生物。极限抗拉强度为(8.80±0.03)Mpa,断裂拉伸应变率为(77.60±1.60)%。无戊二醛残留。细胞毒性判定为1级,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动物皮内注射SDPS浸提液后24h、48h的原发性刺激反应类型为轻度,96h为极轻微。皮下植入实验显示3组皮片植入大鼠皮下后均出现炎性反应,SDPS和大鼠异体皮炎性反应较弱,真皮层内逐渐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样组织长入,植入皮片均逐渐降解,新鲜猪皮炎性反应较强,持续时间长,植入皮片逐渐变硬,不易降解。 2临床资料显示,3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切(削)痂创面移植的SDPS与异体皮于术后10d左右可在创基留存,表皮基本存在,基底转红,无明显渗出,随着自体微粒皮生长、成片,两种覆盖物逐渐脱落。SDPS与异体皮的排斥脱落时间分别为(17.5±3.3)d和(14.2±2.5)d(P0.05),术后3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0.16±23.15)%和(75.45±22.38)%(P0.05),术后3月残余创面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和5例(P0.05),术后3月瘢痕评分平均值分别为7.8±3.6和8.1±3.3(P0.05)。术后12d,两种覆盖物创面组织病理学观察均可见炎细胞浸润;术后3月均可见再生的表皮层,真皮层可见纤维细胞、小血管以及胶原成分,SDPS与异体皮移植术后皮肤形态学无明显差异。术后1-2年随访,31例患者SDPS移植区域与异体皮移植区域的外观和功能均无差异。 3腺病毒介导的GFP基因对于UCMSCs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转染效率与MOI值具有量效关系,当MOI=100时,转染效率达95%。转染VEGF基因后2d,UCMSCs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均可有效表达VEGF,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RT-PCR显示转染组细胞明显表达VEGF,ELISA结果显示7d时达到表达高峰,13d后仍可检测到VEGF的表达。介导VEGF基因转染的腺病毒对UCMSCs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 4创面移植的SDPS脱落时间,A组比B组、C组延长(P0.01)。28d大鼠背部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率,A组比B组、C组增高(P0.01),B组与C组两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7d,掀起SDPS观察创面基底情况,A组血管增生较B组和C组明显。移植后的3d、7d、14d各时间点A组VEGF及CD34表达明显强于B组、C组,且7d、14d时的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 MVD)明显高于B组、C组(P0.01),而B组、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采用戊二醛-胰酶-去污剂制备的SDPS保留了表皮结构,去除了真皮层细胞,具有组织形态学优势,微生物学、理化性能及生物学检测验证了其安全性,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SDPS复合自体微粒皮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与异体皮复合微粒皮移植相当,可替代异体皮应用于覆盖大面积深度烧伤切(削)痂创面。UCMSCs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载体细胞,腺病毒介导VEGF基因可以有效转染UCMSCs,转染后VEGF基因可获得较高的表达水平。VEGF基因修饰UCMSCs与SDPS复合移植可促进创面早期血管化,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孙超;纪庚;田甜;罗斌杰;;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大面积烧伤创面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A1期
2 史浩;胡葵葵;;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年05期
3 王澍;唐乾利;;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创面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7年06期
4 毛水红;张家鹏;张勇超;徐功志;吕璐;任新华;孙钰椋;赵东轮;刘彦礼;郭志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重度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年07期
5 段红杰;柴家科;;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年06期
6 高国珍;杨春;战海;高倩;;全厚型脱细胞异种皮与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临床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7 沈才齐;李强;金培生;张爱君;李雪阳;郭艳萍;魏韩笑;尹齐川;陶常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创面效果及其在体内存活、定植研究[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01期
8 刘志刚;熊敏;曾云;余化龙;何宁;王志勇;韩珩;陈森;;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吴志安;辐照氟银猪皮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12例报告[J];井冈山医专学报;1999年03期
10 闻丹丹;李强;沈才齐;纪哲;金培生;;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活性修复糖尿病创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年07期
11 孙天骏;柴家科;韩焱福;杨红明;刘玲英;苏鹏;冯瑞;;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06期
12 沈甜甜;方翼;;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年22期
13 杨晓龙;巴特;刘玲英;;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慢性创面血管新生的机制及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年01期
14 瞿海龙;麻晓静;张冰;梁璐;;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前景[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15 陈润良;刘磊;裴瑛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学科领域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6期
16 阿不都西库,张文娟,艾买提江;临床应用MEBT治疗烧伤371例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6年03期
17 修文丽;毛成刚;杨晨宇;董蒨;;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20年06期
18 李嘉雯;王晓云;简白羽;温晴晴;王立峰;;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与问题研究[J];医学综述;2015年04期
19 张立婷;;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硬化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毅;周松晏;周奕;郭中书;范先荣;杨敏杰;;磨痂脱细胞异种皮覆盖术在烧伤深Ⅱ度创面的临床应用[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肖晓兰;汪涛;;异种皮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肖茂俊;单桂香;张明师;;液氮储存异体皮及异种皮的体会[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4 孙天骏;柴家科;杨红明;刘玲英;韩焱福;陶然;苏鹏;冯瑞;;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仝识非;宋治远;姚青;万瑛;钟理;;基因修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构功能性的起搏离子流通道[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边培育;叶传涛;韩佩君;吕欣;贾战生;徐志凯;张芳琳;雷迎峰;;gas6基因修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及鉴定[A];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7 仵敏娟;纪实召;肖世初;孔征东;房贺;张云卿;冀凯宏;郑勇军;王越;刘厚奇;夏照帆;;JAM-A基因修饰增强了MSC的迁移和分泌特性促进了创面愈合[A];中国解剖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5年
8 陈生;;肺康复与中医康复及其临床应用[A];2019年度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和论文集[C];2019年
9 蒋松鹤;;智能间歇站立训练床的研制和临床应用[A];2015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何勇;;PET/CT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A];2012中国肿瘤影像专家巡讲(武汉站)暨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2年
11 盛吉芳;;PET/CT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2 韩继媛;;复苏时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评价[A];第十二届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3 吕国忠;虞俊杰;谢龙炜;周红梅;;中药异种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4 胡瑭琦;李秋艳;钟友刚;;犬间充质干细胞在兽医临床的应用[A];第19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15 唐佩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前景[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6 马永太;;Bracket间接粘着法的临床应用[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7 门乙;;Gli1+间充质干细胞是治疗肿瘤术后颌骨缺损的潜在途径[A];2020年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大会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创新超越、共赢未来论文汇编[C];2020年
18 张卫东;郅克谦;;自噬基因LC3B促进颌骨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颌骨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A];2019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聚合引领、协同发展论文汇编[C];2019年
19 王佃亮;;用于批量制备的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的研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0 潘兴华;庞荣清;阮光萍;蔡学敏;朱向情;何洁;赵晶;王强;王金祥;刘菊芬;沈丽蓉;杨建勇;朱光旭;李自安;吕燕波;石琳琳;马丽花;;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天骏;选择性去细胞猪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及其复合基因修饰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2 袁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不同类型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调控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田雨光;基因修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pIGF-1在脑损伤修复中的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成林;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小鼠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5年
5 龚年金;基于温法理论探讨温肺化纤汤预处理对H_2O_2诱导小鼠肺间充质干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邵联波;低免疫排斥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心肌梗死修复中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7 张明琦;眼眶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网膜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8 杜文敬;绵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iPSCs诱导及定向分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9 芦笛;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异体皮片移植排斥反应中对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10 毛萌;盆腔器官脱垂动物模型探索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建盆腔器官脱垂薄弱阴道壁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11 杨楠;PD-L1基因修饰增强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12 彭定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颅脑创伤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13 孟宪会;基于miRNA的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机制及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14 蒋梦会;磷酸酶SHP1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5 赵永佳;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6 陈朱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改善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17 农卡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疾病上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8 何骁;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可塑性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转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19年
19 邵加华;Kartogenin预处理对髌下脂肪垫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关节软骨的作用及机制探索[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20 谢晓琳;炎症微环境对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石新;携带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片的书页形去细胞真皮支架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21年
2 杨靖;血管紧张素-Ⅱ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全层组织缺损性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毛毛;壳聚糖膜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4 曹晓培;HGF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实验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5 杨化超;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何诚;探讨应用人羊膜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创面的可行性[D];汕头大学;2021年
7 连书齐;3D打印种植导板的设计、制作及其临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8 毛水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治疗及机制研究[D];新乡医学院;2020年
9 陈俊秋;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低氧条件下胰岛细胞存活和血管生成[D];厦门大学;2019年
10 李阔阔;无支架间充质干细胞TEC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深圳大学;2019年
11 陈欢欢;DKK1促进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12 李晓利;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环磷酰胺诱导的颗粒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新乡医学院;2020年
13 袁挺;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14 刘书婷;MiR-26b靶向ROCK1调控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15 朱茄慧;Wnt11促进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与TGF-β1的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16 李康;黄芪甲苷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17 毕冉冉;人诱导型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功能表征、稳定基因标记及针对缺血环境的体外调控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
18 夏海兵;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缓解阿霉素所致急性心肌损伤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9年
19 王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晚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机理及机制探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20 孙石磊;骨碎补与3D打印的新型骨组织材料修复糖尿病性牙槽骨缺损及其机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陶阳;沈阳“智造”可利霉素加快推进临床应用[N];辽宁日报;2020年
2 见习记者 卜叶;科学家勾勒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路线图”[N];中国科学报;2019年
3 上交;推动我国可降解医用镁合金临床应用进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年
4 记者 张珺 林岑 通讯员 吴雪燕;干扰素临床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启动[N];厦门日报;2017年
5 首席记者 姚常房;ECMO临床应用有最低门槛[N];健康报;2020年
6 赵鲁;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病毒肺炎项目立项[N];中国科学报;2020年
7 邹争春 记者 陆成宽;我科学家培育出“三抗一修”间充质干细胞[N];科技日报;2020年
8 特约记者 邹争春;新型“三抗一修”间充质干细胞问世[N];健康报;2020年
9 本报记者 刘艳芳;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填补了干细胞研究的空白[N];广东科技报;2017年
10 刘道安;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启用间充质干细胞库[N];健康报;2007年
11 记者 陈建强;首家间充质干细胞库在津建成[N];光明日报;2006年
12 本报记者 潘锋;促进干细胞临床应用需遵循发展与监管并举原则[N];科学时报;2010年
13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选择干细胞储存须谨慎[N];南方日报;2016年
14 记者 李素锋;我市首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成功[N];临汾日报;2009年
15 姜明;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实现规模运营[N];工人日报;2008年
16 林华;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规模化运营[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7 记者 姚倩 实习生 叶容瑞;15万的美容针是什么针[N];北京商报;2021年
18 满学杰;津昂赛打造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9 记者 卫博;我市举办首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讨会[N];临汾日报;2007年
20 记者 郑颖璠 吴刚;我国干细胞临床应用指日可待[N];健康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