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雄激素、雄激素受体水平及雄激素受体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背景
冠心病的发病模式存在性别差异,其内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增龄和男性性别是冠心病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雄激素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老年男性常伴有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对整体健康状况有不良影响。已有资料显示男性低睾酮水平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而冠心病发病率随着增龄而增加。探讨内源性雄激素水平的年龄变化趋势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潜在机制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现有大量证据表明雄激素不足促进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但由于缺乏大型流行病学和临床对比研究,关于雄激素不足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定论。雄激素的生理作用可以分为非基因组作用和由雄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组作用。目前已经证实脉管系统的各种细胞成分中均有AR表达。AR位于细胞核内,属于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雄激素受体基因转录活性的细微调节由AR NH2-端多聚谷氨酰胺(Gln)n长度的变化决定,多聚谷氨酰胺片段的大小与受体的转录功能负相关。该片段是由AR基因外显子-1的三核苷酸(cytosine, adenine, guanine, CAG)重复序列编码。在正常人群中AR CAG重复数呈高度多态性。有研究显示这种基因多态性对雄激素水平、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AR活性有调节作用。AR基因CAG重复序列多态性对雄激素受体转录活性的调节,可能导致雄激素对这些靶细胞的效应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推测CAG重复序列可能是男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遗传学标志。鉴于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冠心病在老年人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医疗带来沉重的负担,进一步研究雄激素与男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及潜在机制十分必要,本研究拟在内源性雄激素水平-雄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三个层次加以探讨,为冠心病的防治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1探讨内源性雄激素水平与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相关性;
2探讨AR 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
3初步推测内源性雄激素参与老年男性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机制。
研究对象
连续入选有冠状动脉造影证据的老年男性(≥60岁)296例,年龄在60~86岁之间。冠心病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存在≥50%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237例,平均年龄68.6±6.8岁;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59例,平均年龄66.2±6.48岁。排除前列腺癌、PSA异常升高(4ng/ml)及正在使用睾酮或雌激素治疗者。
方法
1采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分别检测FT、TT、E2、LH、FSH、SHBG及DHEA七种性激素水平。FT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法,其他6个指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
2采空腹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经溶血、分离得到白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标记AR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的雄激素受体水平(以AR阳性率表示)。
3酚/氯仿核酸抽提法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荧光标记引物进行目的片段PCR扩增,得到含有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位点的特异性PCR产物。所得产物进行微卫星扫描分析及STR分型,根据参照序列计算得到相应标本的CAG重复数。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FT、TT、SHBG、DHEA、AR阳性率水平降低,LH、FSH和E2水平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AR CAG重复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短AR者[(CAG)n22]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短AR组的FT水平明显低于长AR组,其他六种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2单因素分析显示,FT与年龄、FSH水平负相关;TT与BMI、LH、FSH负相关;DEHA与年龄、LH、FSH负相关;SHBG与BMI负相关,与年龄、LH、FSH正相关;E2与BMI正相关,与FSH、LH负相关;AR阳性率与年龄负相关;CAG重复数与FT、TT、DHEA、SHBG、E2及AR阳性率均无明确相关性。
3分层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肥胖+超重者TT和SHBG水平明显低于体重正常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者SHBG水平明显低于无高血压病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与对照组无糖尿病者比较,TT、FT水平明显减低;冠心病合并肥胖+超重者与对照组体重正常者比较,TT水平明显减低。
4对可能影响FT水平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SH、E2与FT水平负相关。对可能影响AR水平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AR阳性率负相关,而FT与之正相关。
5短AR组合并双支病变者显著多于长AR组(P0.05);短AR组存在单支、双支及三支以上血管病变时FT水平都低于长AR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仅双支病变时FT水平降低接近统计学显著性(P=0.05)
石对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性激素水平、AR阳性率及AR CAG重复数分组[短AR组(CAG)n22,长AR组(CAG) n≥22]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短AR和FT与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有显著相关性(OR=1.06,P=0.0297;OR=2.04,P=0.0263;OR=0.98,P=0.0049)。但当以AR CAG重复数数值替代按长短分组进行分析时,CAG重复数与冠心病发病危险无相关性。短AR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不依赖对血清FT和外周血淋巴细胞AR表达的调节作用。
结论
1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的FT、TT、DHEA、E2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AR表达水平下降,而SHBG水平升高。
2内源性FT水平与冠心病负相关,是独立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和短AR与冠心病正相关,增加发病危险。外周血淋巴细胞AR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危险无关。
3存在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常伴随FT、TT或SHBG水平的降低。
4内源性睾酮水平降低可能直接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或通过使心血管危险因素恶化间接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AR CAG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通过增强AR转录活性、降低FT水平与男性冠心病相关,而不依赖AR表达水平。
|
|
|
|
1 |
朱春然,邓志明;内生性性激素水平与男性冠心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6期 |
2 |
黄进,段宝祥,宋杰,周安兰,王自正;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5年06期 |
3 |
沙燕石;Lp(a)水平和男性冠心病危险度[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5年02期 |
4 |
程吟梅,葛炜;男性冠心病病人的血清中炎性标记物[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2期 |
5 |
赵叔平,马文珠,童建荪,许宁,王海燕;男性冠心病患者7种激素水平测定的临床研究(摘要)[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87年01期 |
6 |
周玉兰,陈艳华,马彦;29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1995年03期 |
7 |
姜静波,瞿正旭,尹建梅;脂蛋白(a)与中年男性冠心病进展的关系[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5年04期 |
8 |
吕才模,谢伯雅,叶平安;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及其意义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
9 |
高世嘉,庄逢源;住院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4年03期 |
10 |
郑玉明,程霞,孔祥辉,刘明;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E_2 RIA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6年02期 |
11 |
陈立典,陈立武;间歇跑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
12 |
唐立明,张振鄂,焦扬,陈友强,梁书忠;针刺对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1期 |
13 |
石学宁;老年前期与老年期男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14 |
计惠民;饮酒种类及饮酒方式对男性冠心病发病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5 |
贺红,王树春,任长征,李继福,鹿庆华;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与血脂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6年01期 |
16 |
赵云慧;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年05期 |
17 |
张彦周,孙同文,孙琳,徐予,黄振文;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5年07期 |
18 |
李晓虹;睾酮对男性冠心病人冠脉舒缩的调节作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2期 |
19 |
赵合敏,王立峰,雷伟;加时活动平板试验诊断男性冠心病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4年28期 |
20 |
赵志明;雄激素与男性冠心病关系研究近况[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