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提高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干预研究

祁俊菊  
【摘要】:慢性腰背痛患者因康复期较长,除了长期疼痛,患者出现各种心身问题,如功能障碍、焦虑、恐惧、过度依赖医疗,此外,对慢性疼痛本身及康复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生活能力、活动力低下,延误工作。已被世界疼痛研究协会(IASP)认为是一种疾病,而非急性疼痛的延续。目前慢性腰背痛患者的康复多局限于医院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只能缓解暂时疼痛,对于改善患者长期的疼痛程度和改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并无明显作用。多数患者经过急性治疗后,因缺乏持续管理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症状反复发作或加重,使疼痛及其引起的行为和精神不适变得更加复杂。加拿大《腰背痛自我管理指南》提出病人需承担自我护理(管理)的责任,减少对健康服务提供者的依赖。研究表明自我管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费用。许多研究提出疼痛管理方式的多学科性和综合性。目前慢性腰背痛患者的管理方式研究集中在健康教育、认知-行为学干预及各种锻炼方式,但存在几点不足:①自我管理意识缺乏;②管理方式多为单一方式应用,效果改善不全面;③系统的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不适合患者自我操作;④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需连续护理干预,提高其长期依从性,目前此方面研究多限于随访观察。本课题在目前研究基础上,选择疼痛管理技能和瑜伽锻炼为自我管理方式,后者根据研究目的和人群特点从动作、顺序、时间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重新设计。构建护理干预策略,包括自我管理认知教育、疼痛管理技能培训、瑜伽锻炼及自我管理依从性干预。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临床常见的2种腰背痛疾病测试该方案的应用效果,包括阶段性结果和最终结果,对研究方案和工具进行评估改进。 第一部分提高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干预方案构建 一、方法 1.复习与慢性腰背痛患者管理相关的文献,系统评价,初步找出有效的、可操作的自我管理方式。 2.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和技能的护理干预内容。 3.分析锻炼方式在慢性腰背痛患者中的应用,选择适合患者自我操作的、安全有效的瑜伽为锻炼干预方式,构建实施方案内容。 二、结果 1.确定科学、有效的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管理方式包括认知-行为干预和瑜伽锻炼。 2.构建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方案,包括认知教育、技能指导及行为依从性干预,后者通过家属参与、团体交流、目标检测、重点对象筛选和指导及自我管理记录等方式实施。 3.构建两种慢性腰背痛患者的瑜伽锻炼方案:选择瑜伽体式、改良内容、设计练习顺序、练习时间和安全管理内容,符合锻炼的动作经济原则、循序渐进原理,持续提高患者的身体适应和功能水平。 4.建立12周5次系列的连续护理干预活动,包括3次知识、技能和锻炼的培训干预,及2次行为依从性干预。 三、结论 本研究在文献复习基础上,选择适合患者自我管理的方式,并应用相关理论构建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干预方式和内容,形成认知-行为和锻炼结合的一套实施方案。并将两者科学结合,建立12周5次系列的连续护理干预活动,提高自我管理效能和行为的依从性干预。 第二部分慢性腰背痛患者护理干预方案的试验研究及效果评价 一、方法 1.采用试验对照研究验证本研究方案。以常见的2种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和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为干预对象,按两疾病的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试验、对照分别为84和63例,腰肌劳损患者分别为36和33例。两类对象的试验组接受本研究系列干预活动;腰椎间盘突出对照组接受3周临床物理、药物治疗和出院自行管理,腰肌劳损对照组实施自行管理。效果评价包括①疼痛和功能障碍评分;②疼痛应对策略评分和疼痛阶段转换;③健康状况;④3个月内(再次)门诊率。突出组于0、3、6、12周采集数据;腰肌劳损组于0、6、12周采集数据。采用SAS8.2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两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的指标变化,研究结果和一般资料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 2.半结构访谈。本研究过程进行了2次访谈,第1次是3周末调查患者自我管理过程的障碍,第2次是12周干预结束对参与此研究的不同人群调查体会和认识。 二、结果 1.疼痛程度:①腰椎间盘突出试验组在干预12周后最重、大多数及当前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38、0.033、0.032),其中,最重疼痛值在第3周开始降低(P=0.048)。②腰肌劳损试验组在干预12周后最轻、最重、大多数及当前疼痛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其中,最重和大多数时间疼痛在第6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32、0.038)。 2.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试验组在第3、6、12周的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41、0.036、0.030),腰肌劳损试验组在第12周功能障碍评分降低显著(P=0.037)。 3.疼痛应对:腰椎间盘突出试验组疼痛应对评分在第6、12周有显著提高(P=0.042、0.031),腰肌劳损试验组在第6、12周显著提高(P=0.003、0.002),且两研究对象的疼痛应对评分从0-12周持续升高。 4.疼痛阶段:①腰椎间盘突出试验组在3、6、12周思考前期及行动期的分布变化较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6周变化最显著(P=0.003、0.005),12周较6周比不显著。维持期的分布在第12周出现统计学差异(P=0.042)。②腰肌劳损试验组第6周思考前期和行动期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6周思考前期与行动期变化最显著(P=0.012、0.002),12周与6周比无明显变化。。 5.健康状况:两研究对象健康状况总分均是在第12周出现统计学变化(P=0.015、0.017),因为突出组健康状况较腰肌劳损组差,除了已对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干预结果分析外,进一步比较干预对突出者精神-社会情况的影响,发现12周后该组患者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4、0.011、0.012、0.023),此4项分值从0-12周持续升高。 6.自我管理情况分析 1)试验组自我管理结果:采用频数和百分比分析表示研究对象实施疼痛管理的情况,按方案要求,每2天进行体位练习1次,椎间盘突出组占47.62%,腰肌劳损组占54.54%,两组分别有7.14%和8.33%平均练习次数为0。疼痛管理技能应用:22.22%腰肌劳损组平均应用2次/1天,38.89%人3次/天;38.10%椎间盘突出组患者平均2次/天,13.10%人3次/天。34.52%椎间盘突出对象每周2次得到家人支持,16.66%得不到支持;腰肌劳损组13.88%每周平均得到2次支持,52%以上的得不到家人支持。 2)自我管理行为和结果的相关性:选取样本量较大的突出组,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比较疼痛应对和功能障碍、疼痛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疼痛应对和两者均呈负相关,即疼痛应对分值越高,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越低。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体位练习、疼痛管理技能应用情况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发现呈正相关,尤其是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精力及社会功能相关性较大,说明本方案科学、有效,能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3)不同研究对象对自我管理结果的影响 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腰椎间盘突出试验组一般资料与患者的功能障碍评分、疼痛应对评分及大多数时间疼痛分值的关系,观察患者自我管理结果在不同对象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2周后,女性的功能障碍和大多数时间疼痛减轻程度、疼痛应对分值较男性差异大。不同年龄患者的功能障碍改善都有差异,31-50岁患者的疼痛应对能力比其他年龄段患者更强,31-40岁患者大多数时间的疼痛程度降低较其他年龄人群有差异。无家族史较有家族史的患者功能障碍降低显著,有家族史患者的疼痛应对提高较无家族史者显著。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功能障碍干预前后都有显著降低,文化程度越高,疼痛应对能力越高。不同婚姻状况患者功能障碍降低都有差异,已婚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大多数时间疼痛程度改善、疼痛应对能力提高较其他组差异更显著(P0.01)。不同病程患者功能障碍改善都有统计学差异,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疼痛应对和疼痛减轻程度更显著。 7.研究对象3个月内门诊率比较:调查研究对象在接受干预期间因本病门诊(或再次)率发现,无论何种患者,两试验组共5.83%再次就诊,较对照组低,其中,突出组略高于腰肌劳损组。 8.患者的自我管理障碍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时间不足;(2)质疑自我管理措施的作用;(3)管理技能不容易掌握;(4)身体不适不愿坚持;(5)错误的认知。 9.研究参与者对实施自我管理的认识 (1)患者:疼痛减少、精神状态转好;希望得到经常性的指导和鼓励。 (2)照顾者:对患者康复态度和行为作用很大,知识能力不足,缺乏足够耐心,但首先需转变意识。 (3)医护人员:需建立慢性病的医院-社区-家庭管理体制;改善医患信任度和医护人员综合能力。 三、结论 1.本研究干预能够减轻慢性腰背痛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瑜伽锻炼方案对腰肌劳损患者的改善更有效。 2.本研究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两类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认知和疼痛应对能力。两组使用较多的疼痛应对技能是瑜伽后伸展练习和转移注意力。 3.本研究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腰背痛患者的健康状况,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者的精神-社会状况。 4.实施随访干预能促进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持续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5.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措施包括:发挥医护人员的专业性,改善其以来医院的康复观念,给予知识信息支持;促进家庭支持、减少其它家庭成员的疼痛史对患者的影响,纠正其不良观念和行为;加强家庭、同伴交流,增强理解和信心支持,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提高男性患者对自我管理的重视。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患者的良好沟通途径。 6.护理干预结局指标对相关评价工具的敏感性分析:健康状况评分中维度之一“躯体疼痛”不是适合对疼痛测量;“RRMDQ下腰疼痛量表”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的维度-生理机能(PF)和生理职能(RP)都可以评判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但SF-36对精神、情绪方面评价更全面。 综上所述,本研究制订的认知-行为和瑜伽锻炼结合的护理干预活动,提高了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减轻了其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促进了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减少了(再次)门诊率。并分析出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和行为结果的因素,对研究工具的人群和指标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基本达到研究目的,但需长期应用,观察方案对腰背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行为依从性。该研究对我国慢性腰背疼痛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研究结果为提升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了新的干预思路和实践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宝华;;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年22期
2 刘晓聪;林素芳;黄碟卿;葛震香;;安抚奶嘴加体位支持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年04期
3 高燕,罗薇;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鞘内注射反应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年13期
4 谭菊香;;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03期
5 朱梅红;王文兰;;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年18期
6 郑慧军;罗秀玲;;应用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0年23期
7 胡立元;贺丽群;;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22期
8 肖桂华;;癌症疼痛的护理[J];医学信息;2009年12期
9 庄婵芝;郭继忠;卢燕君;刘志敏;;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疼痛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年11期
10 陈凤群;伍冬梅;;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02期
11 刘丽娟;王利端;;护理干预对肺癌病人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年28期
12 张小蓉;王亚;;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9年10期
13 付利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功能康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14 梁玉连;侯秋燕;胡景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0年04期
15 覃月彩;;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10期
16 刘素萍;;循证护理在癌症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7 李佳元;刘玉霞;谭永湘;潘丹;;护理干预对阿片类药治疗癌痛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06期
18 杨蓉;刘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J];浙江临床医学;2008年06期
19 赵丽清;贺丽;张丽娟;;攀西煤矿工人骨折后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3期
20 覃日清;护理干预减少腹股沟疝术后尿潴留[J];广西医学;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晓青;;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误区调查及护理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兰兰;陈德行;王玉华;;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护理干预[A];河南省心血管疾病护理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唐欢;;环境对ICU患者的负性影响及护理干预[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彭燕丽;;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影响[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杜国琴;;老年痴呆症患者住院期间走失防范及护理干预[A];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孟秀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石静竹;;护理干预对穿刺活检术的影响[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滕寿英;穆殿萍;唐莉;;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史忠岚;隋晓娜;唐静;;防止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干预体会[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江莎;戴琼;汪凤琼;;糖尿病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俊菊;提高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2 臧小英;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3 钱春荣;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刘峰;诱发电位对脊髓压迫性损伤后神经功能的评价[D];山东大学;2006年
5 马宇;吸入麻醉药在脊柱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和脊髓功能监测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牛纪元;高压氧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前瞻性研究—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徐万龙;脊柱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对脊髓生物安全性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8 刘军;丝裂霉素聚乳酸控释膜预防脊柱术后粘连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谢敬聃;疼痛患者心理障碍评估的项目反应理论分析与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10 林阳;微创TLIF术与开放TLIF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艳丽;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1年
3 岳亚梅;系统护理干预对低收入人群中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兴方;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吴月红;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及围生期个性化阶段性护理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6 邓国金;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2年
7 杨霞;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吴秋钦;莆田地区胃癌术后患者围化疗期的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9 孙自红;护理干预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症状及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刘江男;中药溻渍护理干预联合超声雾化对小儿肺炎咳嗽的临床观察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玲 徐州市儿童医院三病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抢救小儿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N];江苏科技报;2008年
2 方芳;中风后白天不要过度睡[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孟庆普;自杀病人最需人文关怀[N];健康报;2004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常宾;脊柱手术安全性很高[N];健康时报;2009年
5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陈仲强 王圣林;脊柱手术后怎样防血栓[N];健康报;2009年
6 刘立伟 高路;以色列将推出脊柱手术用机器人[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徐波;社区让护士大有作为[N];健康报;2001年
8 ;社区护理:都市奇葩[N];健康报;2004年
9 记者 冯竞通讯员 曾理;在“管”中完成高难脊柱手术[N];科技日报;2007年
10 王鲁布 王盛;迭部县医院成功实施首例脊柱手术[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