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嗅鞘细胞和支链氨基酸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王涛  
【摘要】:视神经损伤和变性疾患常导致视觉功能不可逆性损害。视神经属于中枢神经,因此缺乏自发性再生能力,其损伤将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节细胞)死亡。因此针对促进节细胞存活,以及视神经再生,寻求治疗方法以及研究其机理,对于救治此类眼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意义。 第一部分嗅鞘细胞对损伤节细胞的体外保护作用。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是一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并重建其功能的优良方法。既往研究将OECs移植入损伤的脊髓和视神经,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升高,但是没有相关证据表明OECs直接通过分泌BDNF起到保护作用。为回答此问题,我们分为四方面进行实验验证。第一,建立了一种节细胞体外划伤模型;第二,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了嗅鞘细胞条件培养基(olfactory ensheathingcell-conditioned medium,OEC-CM,含OECs分泌的各种因子)对损伤节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了OEC-CM对损伤后节细胞存活数量的影响。通过MTT实验检测了OEC-CM对节细胞活性的影响;第三,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OEC-CM浓缩液中的BDNF量;第四,通过BDNF中和性抗体中和了BDNF的作用,研究了抑制BDNF作用后,OEC-CM对损伤的节细胞是否还有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第一,虹膜刀划伤培养的节细胞后,其突起受损回缩;第二,OEC-CM在损伤区存活节细胞形态完整,突起较长,β-tubulinⅢ阳性的节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普通培养基组(NM)。损伤后检测的OD值在OEC-CM组高于NM组。第三,在OEC-CM浓缩液中检测到含量较高的BDNF;第四,BDNF中和性抗体阻断了OEC-CM对损伤节细胞存活的促进作用。结论:OECs可以分泌保护性因子对损伤的节细胞起保护性作用,且在OECs分泌因子中,BDNF对损伤节细胞的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眼玻璃体腔内移植嗅鞘细胞对视神经损伤后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既往研究将OECs移植入损伤的视神经眶侧残段,但OECs在残段内存活时间较短,因此OECs对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只能维持到7d。因此,我们将OECs植入眼玻璃体腔内,研究OECs对视神经损伤后节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选取24只SD大鼠,建立视神经横断模型,并分为两组:OECs移植组,对照培养基移植组(sham组)。分别在损伤后7d和14d计数存活的节细胞密度。损伤后7d和14d,OECs组存活的节细胞密度高于sham组77%和126%,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植入玻璃体腔内的OECs能在视神经损伤后的较长时间内对节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第三部分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BCAA)是含有脂肪族侧链的氨基酸,它包含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据研究报道食用BCAA可以促进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认知功能及突触传递效能的恢复。但是视神经损伤后,BCAA能否促进节细胞存活和轴突再生,且这种作用的可能机理现在并不清楚。另外BCAA对视神经损伤有何种副作用,现在仍不清楚。因此我们分为五方面进行实验验证。第一,采用视神经横断模型检验BCAA对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将54只SD大鼠分为3组:BCAA组,Threonine组和saline组。分别在损伤后2d,7d和14d观察节细胞的存活情况;第二,采用视神经横断-坐骨神经移植方法研究BCAA对视神经再生的作用。将14只SD大鼠分为2组:BCAA组(8只)和saline组(6只)进行治疗。损伤后25d进行荧光金逆行性标记。损伤后28d取视网膜进行计数,取视神经残段及移植的坐骨神经进行冰冻切片、GAP43免疫荧光染色。第三,研究了外源性BCAA对mTOR信号的活化作用。磷酸化S6(p-S6)的量可以反映mTOR信号的活化状态。将32只SD大鼠分为两组:BCAA组(16只)和saline组(16只)进行治疗,分别在损伤后1d,3d,7d和14d取眼球进行冰冻切片及p-S6和NeuN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计算节细胞层p-S6阳性细胞占NeuN阳性的节细胞的比率。第四,有研究发现BCAA对导致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改变,我们观察研究了BCAA对视网膜中特殊的星形胶质细胞(即muller细胞)形态的影响。将18只SD大鼠分为6组:正常视神经组(normal),正常视神经+saline处理组(normal+saline),正常视神经+BCAA处理组(normal+BCAA),损伤视神经组(injury),损伤视神经+saline处理组(injury+saline),损伤视神经+BCAA处理组(injury+BCAA)。处理或手术后7d取眼球进行冰冻切片和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FAP阳性的muller细胞形态变化;第五,氧化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抗氧化损伤对于中枢神经元存活至关重要。我们将24只SD大鼠分为2组:BCAA组和saline组。分别在损伤后1d,3d,7d,14d通过定量PCR检测抗氧化体系的调控分子PGC-1α以及抗氧化分子SOD1,SOD2,GpX1,catalase的表达情况,研究BCAA对抗氧化体系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相比saline处理组,BCAA可以促进损伤后7d和14d存活的节细胞显著性增加,而Threonine没有此作用。第二,相比saline处理组,BCAA可以促进视神经再生以及视神经残段GAP-43阳性纤维增多。第三,相比saline处理组,BCAA促进损伤后1d,3d,7d p-S6阳性的节细胞比率增多。第四,损伤会导致GFAP免疫荧光染色的细胞形态产生变化,但是BCAA不会影响GFAP免疫荧光染色的细胞形态。第五,相比saline处理组,BCAA促使损伤后7d的PGC1-α表达上调,但会降低损伤后14d的SOD1和GPx1的表达。结论:BCAA对损伤节细胞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会促进视神经在外周神经移植物中的再生。这些促进作用可能与BCAA对mTOR的活化相关。BCAA不会对muller细胞产生影响。但是BCAA对抗氧化体系的影响却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综合评价BCAA对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永力;;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经额部硬膜内显微减压术[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9年02期
2 李伯彦,刘文,李俊,倪慧珍,赵东刚;颅脑外伤伴视神经损伤手术治疗三例[J];中华眼科杂志;1995年04期
3 李丽雅,易延松,张淑兰,黄克;头面部创伤合并视神经损伤9例临床分析[J];人民军医;1995年05期
4 杜春光,秦淑清;脑活素治疗视神经损伤1例[J];辽宁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5 陈玉芳,王茂旭,陈薇莲;有关视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杨雯,靳波,李威,田琪,秦敏华;亚急性甲醇中毒致眼损伤2例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7 黄海燕;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8 徐文俊,乔振才,王荣,荣效国,杨杰,徐凯;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2003年06期
9 王剑,张天明,傅继弟,赵继宗;不同类型视神经损伤经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5期
10 朱晟;姚洁民;陈俭;魏风;谢华;;经颅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11 马玉新,白海平,张纪龙,薛惠林,杨刚;视神经损伤的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年09期
12 胡爱莲!100730,孙葆忱!100730,董冬生,刘守彬,李校坤;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大鼠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J];眼科新进展;2000年04期
13 袁洪峰 ,刘少章 ,贺翔鸽;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视神经中的表达及在视神经损伤后的反应[J];眼科研究;2002年02期
14 袁邦清;谭新民;刘裕民;王如密;王守森;;高压氧早期综合治疗急性视神经损伤[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2年03期
15 李勤;颅脑外伤致视神经损伤漏诊一例(个案报道)[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6 李志刚;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17 郑寒松 ,石韶宇 ,廖新伟;颅脑外伤并视神经损伤33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年06期
18 王英超;孙红梅;董振香;;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18期
19 何利;刘志敏;黄志华;李建平;贾亚丽;;视神经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J];河北医学;2008年12期
20 任韩;肖利华;;视神经损伤后外侧膝状体改变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生彦;雷星;黄思兴;赵娟;;轻型脑伤并发视神经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施天严;俞颂平;朱艳霞;李霞;;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黄波;韩华云;龙巧燕;;大鼠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徐国兴;林鸿;郑学栋;;大鼠视神经损伤断端修复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文军;闫元奎;唐罗生;;大鼠视神经损伤视网膜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表达[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旭;;视神经损伤的电视野检查及其与LED-VEP相关性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张海东;王旭;;视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马东;王勇;马喜;刘培英;白永文;黄建军;;视神经损伤的显微手术治疗[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饶广勋;张玲莉;;视觉诱发电位在视神经损伤程度鉴定中的应用[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10 张金伟;李宝馨;蒋传路;郑永日;胡韶山;葛云龙;付红;韩桂萍;杨宝峰;;伽玛刀照射猴视神经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政;TLR4及其信号通道在小鼠视神经损伤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2 邹苏琪;成年斑马鱼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与髓鞘再建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应希;α晶状体蛋白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4 朱奇;慢病毒介导GAP-43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视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曾勇;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与保护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6 王蕊;重组人αB-晶体蛋白对大鼠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姜玉莹;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复光颗粒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云琴;人类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杨小丽;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于金国;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建立及干预修复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钳夹视神经损伤影响的初步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2 杨安安;聚乙二醇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3 陈园园;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相关分子在小鼠视神经损伤与再生中的变化[D];复旦大学;2010年
4 白倩;醛糖还原酶在视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和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杜丽敏;黄体酮对大鼠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B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傅轶;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转染视网膜和视皮质对视神经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张俊琦;氨基胍在兔视神经损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性作用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8 孙文婷;黄体酮对大鼠视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9 谭凤玲;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王瑞嘉;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在视神经管减压术后和药物干预的免疫活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飞 孙扬;视神经损伤后能够再生[N];健康报;2005年
2 马志中;视神经损伤后能再生吗[N];健康报;2007年
3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教授 宋维贤;治眼伤需注意啥[N];健康报;2008年
4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宋维贤;地震灾害中常见眼外伤的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刘元江;癌调蛋白,让视神经起死回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刘旭阳马嘉 陈晓明 四川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董万江;震后常见眼病的防治[N];健康报;2008年
7 王兰陈玲;青光眼会遗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本报记者 林清雄;学生夜间爬水管摔伤 校方应负什么责任[N];法制日报;2004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头部受外伤为何眼前冒金光?[N];健康时报;2006年
10 本版编辑 程莉 马建民;35岁后,青光眼检查勤着点儿[N];中国妇女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