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对激光角膜烧伤的实验治疗及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本课题旨在研究角膜烧伤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探索其损伤的机制,重点研究激光角膜损伤的分子机理及促进修复措施,同时还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建立了FT-IR检测角膜蛋白分子结构改变的新方法。
1.目的
眼部碱烧伤是临床常见而处理棘手的眼外伤,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较多。激光角膜烧伤的研究报道甚少。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武器已经成为用于战争且技术最成熟的一种新概念武器,各国都在进行相关研究,但由于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将激光武器的开发研制列入绝密的国家高新技术武器研究计划,因此激光生物效应的研究报道寥寥无几。随着激光武器研发的深入和实战应用,激光生物学效应、损伤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军事医学的重要而紧迫的研究领域。
眼是激光辐射最敏感的靶器官,也是激光武器重要致伤部位之一。本课题用碱和激光建立眼烧伤模型,重点研究激光对眼角膜的损伤效应、损伤机制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10,FGF-10)对角膜烧伤的治疗效应。激光眼角膜损伤效应与机制研究以及FGF-10治疗效应研究,将为临床角膜烧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为我国激光武器的研制和防护提供生物学依据,对国家安全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均具有重大意义。
2.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分别构建碱和激光角膜烧伤模型,实验分烧伤对照组、bFGF治疗对照组、FGF-10 12.5μg/ml组、FGF-10 25μg/ml组和FGF-10 50μg/ml组。通过裂隙灯显微镜与病理组织学观察、烧伤斑图像分析、角膜光密度值测定和MTT法检测损伤后角膜的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后7、14天各组的差异。建立FT-IR技术用于角膜研究的方法。分析正常兔角膜的化学组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FT-IR技术研究激光角膜损伤的分子机制,采用解卷积、曲线拟合等方法对FT-IR图谱酰胺I带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各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对照组与照射组特征峰的位移与积分值差异,得出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特征。
3.结果
3.1成功构建稳定的角膜碱烧伤和激光烧伤模型,在角膜中央表面造成白色圆形烧灼斑。
3.2物理和化学因素虽然性质不同,但引起的角膜损伤效应相似,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坏死脱落、基质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增生等。
3.3 FGF-10有利于眼烧伤修复,表现为烧伤斑面积缩小,角膜透光度恢复,且药物浓度为25μg/ml时,即可达到最大修复率,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相应增加药效。
3.4 FGF-10对角膜上皮细胞没有表现促增殖作用。
3.5对FGF-10与阳性对照药bFGF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疗效相当,但在改善角膜损伤后组织结构的恢复和抑制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方面,浓度为25μg/ml的FGF-10治疗作用更显著。
3.6 FGF-10可能通过缓和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和迁移、减轻角膜烧伤后的炎症反应及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等机制,促进碱和激光烧伤后受损角膜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应。
3.7针对兔眼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的FT-IR研究发现,代表蛋白质酰胺Ⅰ带的红外吸收最大,表明FT-IR是研究角膜损伤分子机制的有效手段。
3.8角膜受激光辐射后,发生蛋白质二级结构特征峰的位移,α-螺旋减少与β-折叠结构增加,表明蛋白质结构稳定性下降,趋向无序化。
4结论
4.1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角膜损伤效应相似,主要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应、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增生等。
4.2 FGF-10可通过缓和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和迁移、减轻角膜烧伤后的炎症反应及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等机制,促进碱和激光烧伤后受损角膜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应。
4.3在改善受损后组织结构的恢复和抑制CNV方面,浓度为25μg/ml的FGF-10治疗效应优于临床常用药bFGF。
4.4 FT-IR是研究角膜分子结构组成的有效方法。
4.5激光辐射使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特征峰发生位移,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蛋白质生物功能的紊乱或丧失。热效应可能是激光角膜烧伤的主要机制。
|
|
|
|
1 |
单清,张杰,任华,王登龙,姜严明,钱焕文;IL-1 ra对激光角膜烧伤的治疗作用[J];激光技术;2002年01期 |
2 |
王凤仙,任慧媛,张勇,张丽;角膜碱烧伤50例药物治疗体会[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3 |
赵东卿,孙秉基,贺炎,王印其,张月琴,谢雷克,张郑民;枸橼酸钠滴眼剂治疗角膜烧伤的临床初步观察[J];眼科新进展;1995年02期 |
4 |
潘志强,张文华,武宇影,孙葆忱;培养的角膜干细胞羊膜片移植治疗角膜烧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英文)[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2年05期 |
5 |
邱玉珍,刘岚,徐嬉平;浓硫酸烧伤并角膜烧伤1例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9期 |
6 |
吕科力,王沈江;高浓度新洁尔灭致角膜烧伤1侧[J];临床军医杂志;1995年01期 |
7 |
刘玉姬,方佳悦;玻璃清洁液致角膜烧伤2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9年05期 |
8 |
张汀!221003;风油精致角膜烧伤一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0年06期 |
9 |
华山;王玫;;羊膜移植治疗角膜烧伤8例[J];眼科新进展;2005年06期 |
10 |
赵东卿;孙秉基;贺燚;;自体角膜上皮移植术治疗角膜烧伤(摘要)[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0年S1期 |
11 |
吴同庆;;四氯化锆结角膜烧伤二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0年03期 |
12 |
伍志光;扈祚良;;虎枣涂剂治疗颌面烧伤117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年06期 |
13 |
梅义汉;驱风油致角膜烧伤1例[J];实用医学杂志;1994年06期 |
14 |
朱薇!430060湖北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高温金属致角膜烧伤36例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5期 |
15 |
吴伯琨;;农药呋喃丹致角膜烧伤1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16 |
李建芬,田保悦;素高捷疗眼膏治疗角膜热烧伤56例临床观察[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年06期 |
17 |
孙宏伟,刘延利;湿润烧伤膏治疗76例眼角膜烧伤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S1期 |
18 |
韩玉霞,任金安;误点“葛洪脚气水”致角膜损伤二例[J];眼科研究;1990年03期 |
19 |
刘贵秀;;苯致双眼结角膜烧伤一例报告[J];贵州医药;1993年06期 |
20 |
戴超,刘翔;重度角结膜热烧伤1例超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