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采用外周血进行肿瘤分子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

刘毅  
【摘要】:背景目的: 恶性肿瘤是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与其他常见病种所不同的是,同样的治疗方案在不同肿瘤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巨大,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患者之间的分子分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通过分子诊断来明确患者的基因表型,进而根据这种分子表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样一种观念越来越成为肿瘤治疗的共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家族成员的分子分型是肿瘤治疗所关注的焦点。 但是,由于在临床上实时获取患者的肿瘤组织是不现实的,因此很难实现对患者基因表型的动态实时观测,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相反,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有来自于肿瘤组织的核酸物质以及循环肿瘤细胞,这些材料的获取相对微创和方便,被认为是进行分子诊断的理想材料来源。但是,通过外周血进行分子诊断的流程还不够标准和完善,其临床相关性也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 本研究将以临床常见的肺癌和乳腺癌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外周血的核酸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和分型来回答和解决临床治疗中的问题,为合理、有效开展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材料方法: 1、采用体液(胸水和血浆)检测NSCLC患者EGFR突变: 从采用体液(胸水、血浆)进行常规EGFR测序检测的患者中选择适合的样本,采用敏感性更高的ARMS法对样本进行复检,结合患者使用TKI药物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并讨论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方案。 2、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及分子分型: 采用CellSearch系统分别检测NSCLC和SCLC患者外周血中CTC的数目。对于NSCLC患者,提取CTC的DNA,进行EGFR测序检测。对于SCLC患者,在CellSearch系统检测过程中,加入IGF-1R抗体,检测该抗体在CTC上的表达情况。 3、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 采用CellSearch系统检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的数目,根据CTC的数目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对曲线进行对比。分别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来评价CTC的预后价值。 4、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分型检测预测靶向治疗疗效: 采用CellSearch系统检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的数目并检测其HER2表达状态,根据基线时CTC的水平以及CTC的HER2状态分别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对曲线进行对比。采用McNemar’s检验分析HER2状态在CTC和组织学结果之间的差别。 研究结果: 1、采用体液(胸水和血浆)检测NSCLC患者EGFR突变: 与直接测序法相比,ARMS法确认了16例突变阳性和另外23例突变阴性标本,另有11例之前阴性的标本(6例胸水,5例血浆)被重新判定为阳性,这11例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7PR,3SD,1PD)。突变阳性患者的ORR非常显著,对于胸水标本,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分别是81.3%和72.7%,对于血浆标本为80%(ARMS法)。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采用敏感性更高的ARMS法,突变阴性患者的ORR仍然较高,胸水标本为60%,而血浆标本为46.2%。 2、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及分子分型: 一线NSCLC患者CTC的检出率为44.6%(25/56),二线NSCLC患者CTC的检出率有所提高,为55.8%(24/53)。其中1例患者完成了EGFR的突变检测,结果显示为19外显子缺失。SCLC患者CTC的检出率高达81.3%(26/32),明显高于NSCLC。不管是何时检测,CTC上均未发现IGF-1R蛋白的表达。 3、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 基线完成有效检测294例,CTC的检出率为61%(179/294),CTC≥5的患者有115例(39%)。不论是基线时检测还是在3-4周、6-8周检测,CTC均可以较好的预测患者的PFS和OS。而在治疗过程中CTC数目的降低可以预示患者治疗的获益。单变量和多变量的Cox回归分析均显示,CTC数值对于PFS和OS来说都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4、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分型检测预测靶向治疗疗效: HER2阳性MBC患者的CTC检出率为45%(27/60),以1个CTC为界对患者进行分组,两组患者之间中位PFS存在显著性差异(2.5比7.5个月, P=0.0125)。我们提出了一种CTC HER2阳性的标准,即大于30%的CTC过表达HER2(3+)。对于进行抗HER2治疗的患者(n=18),只有CTC HER2阳性的患者可以受益(中位PFS为8.8比2.5个月, P=0.002);同时,在CTC HER2阳性的患者中(n=13),接受抗HER2治疗患者的中位PFS要明显长于其他患者(8.8比1.5个月, P=0.001)。值得注意的是,高达51.9%(14/17)的组织学HER2阳性的患者其实为CTC HER2阴性的,这部分患者接受抗HER2治疗并不能够显著的提高其中位PFS(2.5比0.9个月, P=0.499)。 研究结论: 1、当采用体液标本进行NSCLC患者的EGFR突变检测时,不论采用何种检测方法,突变阳性结果都是非常理想的TKI用药指标,其疗效预测效果并不亚于肿瘤组织。相反,对于突变阴性结果(即使是更敏感的ARMS法检测到的),由于其与TKI治疗的相关性不佳,我们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2、NSCLC患者的CTC检测和在CTC上实现EGFR突变检测都是可行的,只是NSCLC患者的CTC检出率略低,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可能还需要更为敏感的CTC捕获技术。相反,SCLC患者的CTC整体检出率较高,而且CTC的数目也较多,便于实时检测以评价患者的疗效。不过,在SCLC患者的CTC上并未检测到IGF-1R蛋白的表达。 3、在检测中国转移性乳腺癌人群CTC时,CellSearch系统的检测性能与临床预测价值并不亚于西方人群,可以很好的预测患者的PFS和OS。同时,CTC数值在治疗过程之中的变化也可以很好的反映患者的疗效。与传统的影像学相比,CTC的检测具有早期、动态、量化等优势。 4、HER2阳性MBC患者CTC的检出率较低,因此对此类患者应该调整CTC的阈值。将阈值于≥5调整为≥1之后,CTC计数可以为HER2阳性的MBC患者提供较好的预后信息。CTC HER2状态与肿瘤组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通过CTC的HER2分型可以有效的提高抗HER2治疗的疗效预测。我们的研究结果强烈提示了在HER2阳性的MBC患者中开展CTC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印军;宋平平;张百江;张为迪;;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09年05期
2 陈清勇,吴玉泉,沈企周,周建英,王彦刈,叶剑锋,郑筱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4期
3 周敏,洪群英,韩保惠,张新,贾友明,胡美玉;顺铂、V_(P16)化疗对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4 张晓菊;张劲农;陶晓南;金阳;周琼;白明;;肺癌患者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6年12期
5 穆新林,李龙芸;肺癌患者循环癌细胞的检测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宋曙光;程岩;;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动态变化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06期
7 马学真,姚远,王斌;晚期肺癌患者胸水及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的分析及意义[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4年03期
8 赵霞;李国华;付秀华;巩俊卿;;肺癌外周血微转移分子诊断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9 刘鹏辉;廖国清;李月敏;尹艳慧;王红梅;曲怡梅;;肺癌患者外周血BJ-TSA-9,LUNX和CK19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10 平伟;付向宁;;肺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1年06期
11 许浪;朱剑;刘丹;周乾毅;李玉红;程桂荣;;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12 林晓铭;程德志;蒋成榜;孙成超;何志锋;张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联合检测[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3 李进东;许金良;王文光;赵婷茹;马杰;;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年32期
14 钱新宇;覃晶;陆慧琦;韩焕兴;罗荣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变化分析[J];现代免疫学;2008年03期
15 李旭芬,胡跃,张苏展,郑树;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mRNA和细胞角蛋白19 mRNA的联合检测[J];中华肿瘤杂志;2004年06期
16 李招云,毛卫华,张黎明,王乐见;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细胞CEA-mRNA RT-PCR检测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年02期
17 丁昌平;张敏;韩芳;童建东;柳健;;RT-PCR测定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的临床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05期
18 庄翔;刘伦旭;朱文;陈利华;宋煜宏;任光国;李强;韩泳涛;;肺癌患者外周血中Lunx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19 王凤玲;黄佳滨;;外周血LFA-1和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表达[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年02期
20 张世强;陈冬波;王保庆;张兰胜;王自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默;陶志华;周平;王彩虹;陈俐丽;;免疫磁珠法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的方法学探讨[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曾晓梅;侯梅;;贫血对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3 李慧;李云霞;;中期因子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建英;刘安;;CK19与LUNX在NSCLC外周血为转移中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安健;明树红;刘倩;孙铁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497K多态性与NSCLC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施敏骅;邢玉斐;陈永井;黄建安;;肺癌患者外周血sPD-L1表达水平及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周俊琴;王东;;106例肺癌患者舌象的色度特征[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闵凌峰;陈琼;;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继续吸烟导致肺癌患者进展的分子机制[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9 朱焕玲;张秋蓉;蒋能刚;贾永前;孟文彤;刘霆;;hOCT1蛋白水平在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0 袁向亮;张通通;邱丽君;李美星;沈立松;;应用单管五色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和骨髓所有有核细胞的分类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采用外周血进行肿瘤分子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2 燕翔;NSCLC免疫微环境及全身免疫状况对预后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3 孙小亮;课题一:MMP-7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外周血中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课题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鉴别肺组织良恶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赵晓;NSCLC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免疫分子预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5 宋平平;非小细胞肺癌血行微转移以及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刘志东;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定量检测的临床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7年
7 秦英刚;循环肿瘤细胞与中、西医治疗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雷玉洁;转化生长因子β1、ica操纵子对肺癌患者生物材料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9 周小昀;检测循环血肿瘤细胞及血清游离DNA表皮因子生长受体基因突变在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施敏骅;可溶性PD-L1分子在肺癌细胞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青;功能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联合细胞因子预测NSCLC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诱导的肺损伤[D];济南大学;2011年
2 孙洪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活性循环内皮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迟艳飞;65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飞;多药耐药基因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5 李敏;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β变化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6 刘化勇;ANG-2、CD105及CD34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马丽;4种肿瘤标志物的体外表达及Survivin自身抗体在NSCL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0年
8 于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回顾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镱镭;VATS术中喷洒红霉素和滑石粉治疗NSCLC转移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常珍;FQ-RT-PCR检测外周血中hnRNP A2/B1定量方法的建立及hnRNP A2/B1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意义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靖九江;力比泰提高NSCLC非鳞癌临床疗效[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苏志勇;对肺癌患者 请您手下留情[N];健康报;2011年
3 YMG记者 夏丹 通讯员 周志强;肺癌患者居恶性肿瘤申报首位[N];烟台日报;2010年
4 刘海英;上皮间质转化基因可用于检测循环肿瘤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5 邹文强;含铂类化疗能明显提高老年NSCLC患者生存率[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姜澜;克唑替尼治疗活性显著[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驻京记者 贾岩;NC动摇NSCLC辅助化疗地位[N];医药经济报;2010年
8 刘海英;“捕蝇纸”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问世[N];科技日报;2009年
9 刘海英;循环肿瘤细胞具有“自激注入”能力[N];科技日报;2009年
10 崔莱;治疗EGFR突变NSCLC—— 盐酸厄洛替尼具有明显生存优势[N];中国医药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