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和ompB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及重组蛋白抗原性的研究
【摘要】:斑点热(spotted fever)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190kDa(外膜蛋白A,OmpA)和120kDa(外膜蛋白B,OmpB)是斑点热立克次体最主要的表面蛋白抗原,被认为是发展斑点热的诊断试剂和亚单位疫苗的靶分子。本研究旨在克隆与表达斑点热立克次体的ompA和ompB部分基因片段,并对所表达的重组蛋白的抗原性进行研究。
采用PCR方法,从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基因组中扩增到ompA和ompB基因的基因片段,将两个基因片段分别与原核表达载体pQE30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QE30/ompA和pQE30/ompB。将该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并用IPTG诱导转化菌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鉴定pQE30/ompA和pQE30/ompB转化菌分别表达了56kDa OmpA和44kDa OmpB重组蛋白。
免疫印迹分析证明立氏立克次体的OmpB重组蛋白仅与立氏立克次体全菌免疫血清发生特异反应。用纯化的OmpB重组蛋白免疫家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该重组蛋白能有效地诱导家兔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G。IFA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免疫血清与立氏立克次体全菌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它立克次体的全菌抗原无明显交叉反应。这些结果说明本次研究制备的OmpB重组蛋白为立氏立克次体种特异性抗原,该重组蛋白免疫血清可以用作检测立氏立克次体的特异性抗体。
血清学分析显示黑龙江立克次体56kDa OmpA重组蛋白能与黑龙江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精河株等斑点热立克次体免疫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提示该OmpA重组蛋白具有斑点热群特异性。用OmpA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和豚鼠,采用IFA检测免疫动物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该OmpA重组蛋白能有效地诱导动物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为了了解OmpA重组蛋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我们采用MTT法分析OmpA免疫小鼠脾细胞在该抗原刺激下的增殖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脾细胞在OmpA的刺激下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提示OmpA具有T细胞表位,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用黑龙江立克次体和立氏立克次体分别攻击黑龙江立克次体OmpA重组蛋白免疫豚鼠,结果发现免疫动物受立克次体攻击后的发热和脏器的病理学改变
|
|
|
|
1 |
彭志强,贺竹梅;转基因植物表达重组蛋白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0年S1期 |
2 |
唐以杰,陈清池;利用大肠杆菌获取重组蛋白的研究进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3 |
赵宇,陈文学,孟继鸿,季晓辉;抗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4 |
孙国凤;重组蛋白的委托生产[J];生物技术通报;1992年12期 |
5 |
陈永平;潘陈为;王晓东;巩跃文;冀宏;;转化生长因子β1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融合基因的表达和鉴定[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年05期 |
6 |
邓继先;昆虫杆状病毒载体的细胞培养和重组蛋白生产[J];生物技术通讯;1994年01期 |
7 |
洪华珠,彭建新;一株高水平表达重组蛋白昆虫细胞系的建立[J];昆虫学报;2001年03期 |
8 |
吴迪,杨明明,张亚妮,张炜炜,周乍琴,樊俊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诱导表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年06期 |
9 |
韩梅;苏涛;祖元刚;安志刚;;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英文)[J];遗传学报;2006年04期 |
10 |
张荣光;段广才;郗园林;范清堂;;幽门螺杆菌Omp11重组蛋白的制备和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44期 |
11 |
李思经;;分泌不含蛋氨酸的重组DNA蛋白的大肠杆菌系统[J];生物技术通报;1988年08期 |
12 |
王园园,蔡仕英,姚志建;重组蛋白G Fc结合区单结构域的纯化及理化性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3年01期 |
13 |
孙国凤;;用植物细胞生产重组蛋白[J];生物技术通报;1993年01期 |
14 |
丁勇;龚秀会;刘小烛;;植物种子生物反应器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9年06期 |
15 |
吴茂柏;;浅谈生物反应器在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8期 |
16 |
王玉梅,刘彦彬,李秀芝,刘欣荣,蒙冲,刘畅,郭凤云;HEV部分ORF_2重组蛋白的纯化及其在酶标试剂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1年03期 |
17 |
李玉彬;张春明;王德芝;;重组人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工程菌的构建[J];临床检验杂志;2007年04期 |
18 |
王锡乐;温博海;陈梅玲;王君;孙长俭;杨晓;;贝氏考克斯体毒力与毒力相关蛋白芯片的研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年02期 |
19 |
赵传志;卢金东;苏磊;毕玉平;王兴军;;以油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2期 |
20 |
余波;程安春;汪铭书;;大肠杆菌中重组蛋白可溶性表达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