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磷酸肽富集技术和策略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
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是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最普遍的调控手段。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调控着包括信号转换、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等诸多细胞过程。因此,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分析是蛋白质组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和磷酸化位点的确定是认识蛋白质磷酸化在生命活动中调控机制的重要参考信息,用蛋白质组学的策略研究生物体的磷酸化修饰也是功能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磷酸化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很低,对它的检测和位点分析一直是个艰难的工作,而磷酸化蛋白质的规模化分析和位点鉴定更是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面临的技术挑战。从肽段水平进行磷酸肽的富集,可以提高磷酸肽在复杂样本中的丰度,增加质谱对磷酸肽的检测效率,并提供明确可靠的位点信息。因此,对磷酸肽富集的研究,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论文在规模化磷酸肽富集技术和策略方面展开研究,建立了高效的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新型技术体系,有效的提高了材料对磷酸肽的富集效果;同时建立了使用联用富集技术的规模化磷酸肽富集策略,并将此策略应用于鼠肝线粒体磷酸化蛋白质组的研究,为获得更大规模,更全面的磷酸化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以牛α酪蛋白酶切肽段为样本,对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的方法进行了考察,从上样溶液中有机溶液浓度,不同酸种类及酸浓度,离子强度和加入竞争抑制剂等方面,对富集方法进行优化。同时首次使用天冬氨酸作为竞争抑制剂,提高了二氧化钛材料对磷酸肽的选择性,增加了非冗余磷酸肽的鉴定数量。在对以9种标准蛋白酶切肽段混合物为样本的富集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本研究,证明了二氧化钛材料富集磷酸肽的效果与样本复杂程度有关,在复杂样本中,富集效果下降。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微米与纳米两种粒径的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天冬氨酸可以提高这两种不同粒径材料的富集效果。但是由于富集原理不同,此方法用于IMAC材料富集磷酸肽对材料富集效果提高没有明显改善。
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提出了SCX-TiO2与SCX-Fe3+-IMAN两种富集技术联用的策略,并应用于鼠肝线粒体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使用SCX-TiO2技术路线鉴定到37个非冗余磷酸肽,包含69个磷酸化位点,属于37个磷酸化蛋白。使用SCX-Fe3+-IMAN技术路线,鉴定到44个非冗余磷酸肽,包含63个磷酸化位点,属于40个磷酸化蛋白。两种技术路线一共鉴定到77个非冗余磷酸肽,包含128个磷酸化位点,属于71个磷酸化蛋白。初步建立了小鼠肝脏线粒体磷酸化蛋白质数据库。
|
|
|
|
1 |
黎永明,陈腾祥,杨丽萍,刘亚伟,姜勇;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
2 |
黎永明;陈腾祥;杨丽萍;刘亚伟;姜勇;;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英文)[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
3 |
甄艳;李春映;施季森;;磷酸化蛋白质组定量研究策略[J];分子植物育种;2014年03期 |
4 |
肖军平,廖祥坤,周庆祥;毛细管电泳柱上富集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5 |
王京兰,钱小红;磷酸化蛋白质分析技术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5年07期 |
6 |
刘亚伟;戴兵;梅长林;沙伟;张岩;熊锡山;;人肾组织磷酸化蛋白质组二维凝胶电泳的建立与优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7 |
谭雪春;冷冻富集技术测定六氟化硫中痕量低氟化物的研究[J];湖南电力技术;1994年05期 |
8 |
姜颖,徐朗莱,贺福初;质谱技术解析磷酸化蛋白质组[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年03期 |
9 |
曾观娣;何姣姣;孙雪松;;化脓链球菌磷酸化蛋白组的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7年05期 |
10 |
段春燕;皮爽;何涛;景莉;郑小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磷酸化蛋白质分析方法的建立[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1 |
张丽君,刘银坤,朱运松;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5期 |
12 |
黄林芳;何蔓;陈贝贝;胡斌;;毛细管电泳分析中的富集技术及其应用[J];色谱;2014年10期 |
13 |
黄建国;高学军;李庆章;陆黎敏;骆超超;王佳丽;刘荣;乔彬;金鑫;;双向电泳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核磷酸化蛋白质方法的建立[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1年06期 |
14 |
文政芳;户瑞丽;王世进;华彩虹;;磷酸化蛋白激酶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02期 |
15 |
段春燕;何涛;王松;郑小莉;景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磷酸化蛋白质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7期 |
16 |
黄珍玉,于雁灵,方彩云,杨芃原;质谱鉴定磷酸化蛋白研究进展[J];质谱学报;2003年04期 |
17 |
杨燃;宋洪波;黄群;刘丽莉;邱宁;马美湖;;鸡蛋清磷酸化蛋白质组鉴定与分析[J];食品科学;2019年11期 |
18 |
林丛;任亮亮;姜颖;贺福初;;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鉴定及磷酸化修饰激酶的分析[J];军事医学;2015年06期 |
19 |
王飞艳;徐红;牛菲菲;;膜-细胞骨架结合磷酸化蛋白5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3年03期 |
20 |
赵丽艳;刘金凤;蔡芸;钱小红;马守栋;程艳芹;纪松岗;李明春;;一种磷酸化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考察[J];热带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