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炭疽、鼠疫基因工程联合疫苗的前期研究

任军  
【摘要】: 炭疽和鼠疫都属于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这两种疾病的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和鼠疫耶尔森菌是极其重要的生物恐怖剂/生物战剂。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多个国家都曾把炭疽杆菌和鼠疫菌制成生物武器, 2001年美国发生的邮寄炭疽芽孢恐怖袭击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时刻不可对生物恐怖掉以轻心,我国存在较大范围的炭疽和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平战时都有可能同时面对炭疽和鼠疫的威胁。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炭疽和鼠疫的预防显得更加重要。目前针对这两种疾病国内外已上市的疫苗有炭疽减毒活疫苗、炭疽吸附上清疫苗、鼠疫灭活全菌死疫苗、鼠疫减毒活疫苗等,但都存在副作用大等缺点。目前以rPA为基础构建的新型重组亚单位炭疽疫苗,以rF1和rV为基础构建的新型重组亚单位鼠疫疫苗都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炭疽芽孢杆菌和鼠疫耶尔森菌保护性抗原明确,诱导的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研制炭疽、鼠疫基因工程联合疫苗可以简化免疫程序、增加使用者的依从性、降低生产成本并节约卫生资源,将为应对与炭疽和鼠疫相关的生物战/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鼠疫保护性抗原,评价炭疽和鼠疫亚单位疫苗联合免疫的效果,为炭疽、鼠疫基因工程联合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培养条件简单等特点,是最常用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此前本室已成功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了炭疽保护性抗原PA。考虑到F1和V来自于原核细胞,分子量比较适中,本研究首先进行了F1和V抗原在大肠杆菌系统中的高效表达研究。F1抗原由于疏水性较强,因而对表达和纯化都提出了挑战。此前研究报道V抗原多采用融合GST标签亲和纯化后,再去除标签的方法进行纯化。我们考虑无标签蛋白与标签蛋白相比虽然纯化步骤更为复杂,但不必考虑标签去除以及成品中是否残存标签或蛋白酶,更便于进行成品的质量控制。经过多次尝试,最后选择使用pET32a(+)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了无标签的F1和V抗原,结果表明实现了无标签F1和V的高效表达。 随后将摇瓶工艺放大5倍至14L生物反应器中,然后又放大5倍至42L生物反应器中,成功得到了优化的中试发酵生产工艺。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三次中试发酵,结果显示发酵工艺稳定,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继而充分利用蛋白质的各种性质进行目的蛋白分离纯化。在V抗原纯化过程中,首先利用V抗原的疏水性质将V抗原从裂菌后的上清中捕获出来。然后利用V抗原在pH值高于等电点时带负电荷的性质,将捕获的V抗原通过弱阴离子柱DEAE层析进行进一步纯化,最后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纯度95%的V抗原。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纯化的V抗原中存在单体和二聚体两种形式。研究表明,F1抗原在生理条件下易聚集形成多聚体,且多聚体形式的F1抗原与单体F1抗原相比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本研究首先采用盐析的方法进行F1抗原初步分离提纯,随后利用凝胶过滤层析进行进一步的精纯并交换缓冲液,结果获得纯度95%的F1抗原。蛋白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显示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 在此基础上,将蛋白使用氢氧化铝佐剂进行吸附,在小鼠、豚鼠和兔体内进行了免疫原性研究,观察抗原免疫后的体液免疫反应,并比较联合免疫组和单独免疫组之间体液免疫反应的差异。免疫原性的结果显示,在三种动物模型上,联合免疫组和单独免疫组相比具有相似的体液免疫反应,初次免疫后一至二周后动物血清中可检测到相应的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加强免疫后达到较高水平。抗体亚型分析结果显示,小鼠共免疫rPA、rF1+rV没有改变抗原特异性的IgG1/IgG2a比值,抗体反应趋向于Th2型;小鼠长期免疫原性研究显示抗体滴度维持超过一年之久,预示了联合疫苗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 在掌握了抗原免疫原性资料后,选择炭疽敏感动物模型兔进行了炭疽芽孢攻击保护效果的研究,选择鼠疫敏感动物模型小鼠进行了鼠疫菌攻击保护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免疫后,兔可以抵抗皮下注射80LD50的毒力炭疽芽孢攻击,而佐剂对照组的兔在6天内全部死亡。小鼠模型结果显示联合免疫后,小鼠可抵抗皮下攻击高达60,000MLD鼠疫菌,佐剂对照组则于4天内全部死亡。在两种动物模型中,联合免疫组生存率/生存时间不低于单独免疫组。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了鼠疫的保护性抗原F1和V,与炭疽保护性抗原PA联合后,使用氢氧化铝佐剂进行吸附,在小鼠、豚鼠、兔模型上初步评价了抗原联合免疫的免疫效果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联合免疫后可分别对毒力鼠疫耶尔森菌和炭疽芽孢攻击产生有效保护。此外,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滴度在小鼠体内维持超过一年时间,预示联合疫苗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树林;土拉杆菌的鉴定[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0年02期
2 过祥豹 ,李良寿 ,菅德 ,曾铁 ,吕萍 ,汪美光;炭疽杆菌快速检验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0年06期
3 金伟民,陈时华;菝葜合剂对炭疽杆菌抑菌作用的初步试验报告[J];新医学;1980年02期
4 张可祥;日本流行病监测的动态[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3期
5 苏万年,迮文远;人工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在防治传染病中的作用[J];中国医刊;1980年09期
6 徐景华;;略论高愈明老师生平和学术思想[J];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08期
7 李桓英;;麻风病研究进展和防治[J];皮肤病与性病;1980年Z1期
8 李贵真;;蚤类学研究进展——分类区系、形态学和寄生物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9 黄锡全;任震环;;炭疽杆菌菌落标本的制备[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10 潘伟民;陈明运;周昌明;曾凡武;;当阳县龙泉公社炭疽病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J];中国临床医生;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树基;李玉尚;;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兼论传统时代的“天人合一”观[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陈宁庆;;21世纪我国疾病的控制问题[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廖力夫;;灰仓鼠实验动物化研究进展[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董兴齐;张洪英;彭和碧;Chu C.May;;鼠疫菌—新质粒的限制性酶切图谱[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万康林;;面向21世纪,人类正处于传染性疾病危机的边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田杰;;云南省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媒介[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郭天宇;许荣满;;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虫群落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廖力夫;;灰仓鼠实验动物化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翁心华;;12.感染病的现状与未来[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李在连;吴晓燕;吴国庆;冯永堂;;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炭疽病的史料与微生物学免疫学对策[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冬生;鼠疫耶尔森氏菌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黄海;基因芯片用于鼠疫耶尔森菌检测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江凌晓;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分析鼠疫耶尔森菌致病相关蛋白抗体表达谱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吴文清;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史[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5 陈苏红;四种重要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新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6 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7 陈薇;重组炭疽毒素的表达和毒素抑制剂的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德翠;鼠疫耶尔森氏菌AFLP分型方法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2 李化成;黑死病与英国人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冯景旭;刑法适用解释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韩悦;辽宁省炭疽流行特征及疫区土壤中炭疽杆菌的检测[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李银涛;清末宣统年间东三省鼠疫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马晓冬;制备炭疽芽胞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7 张达;炭疽杆菌A16R基因组BAC文库及物理图谱的构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8 魏茂提;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9 何湘;炭疽杆菌A16与A16R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10 周蕾;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生物传感器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 武春生;为了健康,慎养宠物[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黄珊琦 李俊杰 翁学东;现代医学大师汤飞凡[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吴明;卫生部要求加强鼠疫防治[N];大众卫生报;2000年
4 记者 郑灵巧;卫生部要求加强鼠疫防治[N];健康报;2000年
5 忱东;吃野生动物易患怪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徐建辉;环境、地带性与鼠疫分布 图集展示内在规律[N];科学时报;2000年
7 赵世瑜;陈垣先生的旗帜[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降服瘟神 任重道远[N];文汇报;2000年
9 记者 陈勇;人体免疫力能敌艾滋病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伍法同;从蛮荒到文明[N];云南政协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