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水平及其与膳食的关系研究

王勃诗  
【摘要】: 目的:以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人群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的差异;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体内蛋白质硝基化的关系;探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血清3-NT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糖尿病患者不同类别的食物选择和消费数量与血清3-NT水平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找出与3-NT关系最为密切的食物类别和营养素摄入量,为探讨糖尿病抗硝基化损伤进而防治其并发症提供基础研究依据。 方法: 分组和观察指标:单盲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与其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人群57例,对入选的糖尿病患者和对照人群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和血清3-NT水平的测定。膳食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询问法(FFQ)”,回顾年限为1年。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I等;血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GSP、HbA1c、血浆胰岛素、TC、TG和载脂蛋白。 人体测量采用TZ-1型身高体重秤和中体同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CA-2A人体成份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生化指标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NT检测:血清3-NT检测采用ELISA试剂盒(Hycult biotechnology bv,Lot#:5822k19),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血样均为新鲜血清,稀释25倍。每个样品均设平行样,Unico UV-20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450nm吸收光值。 质量控制:膳食调查时,提供食物模型,作为膳食调查的参考。对于主食米、面、蛋类、奶类、水果、食用油及酒和茶的量化估计,提供量具,并有实物参考。所有调查员均经统一培训,由专人进行计算机录入。 统计方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进行。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多水平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 结果 T2DM患者血清3-NT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对照人群,且3-NT在男性糖尿病组高于男性对照组,在女性T2DM组高于女性对照组(p0.05);随着BMI的增加,T2DM患者的血清3-NT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男性T2DM患者中,BMI≥24kg/m2者其3-NT值显著高于BMI正常的T2DM患者(p0.05);空腹血糖6.1mmol/LT2DM患者,其血清3-NT水平显著高于血糖≤6.1mmol/LT2DM患者(p0.05);HDL-c高于1.6mmol/L的所有T2DM患者及男性T2DM患者,其血清3-NT值均显著低于正常HDL-c的相应对照组(p0.05);TC高于5.7mmol/L的T2DM患者,其血清3-NT水平显著低于正常TC的T2DM患者(p0.05)。 两组人群的脂肪产能比均高于推荐产能比,T2DM患者的日均脂肪摄入量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碳水化合物产能比较推荐产能比低;T2DM组患者的日均主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类和豆类以及食盐的日均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患者日均VitB1、VitB2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钠盐的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全部受试者平均每日VitC摄入量、钠、铁、锰、铜、磷摄入量均高于RNI,非糖尿病组的VitA、VitB1、钙摄入量显著低于RNI;T2DM患者中HDL-c1.6mmol/L组的3-NT、胡萝卜素、VitC、叶酸均高于HDL-c≥1.6mmol/L组(p0.05);在T2DM患者中,血清3-NT水平与LDL-c、GSP、HbAlc有线性回归关系;男性T2DM患者中,与血清3-NT水平相关性最大的是ApoA II和ApoC3;女性T2DM患者中,与血清3-NT水平相关性最大的是GSP和HbAlc;在血糖高于6.1mmol/L的T2DM患者中,与血清3-NT水平相关性最大的是TG和ApoC3;在HDL-c低于1.6mmol/L的T2DM患者中,与血清3-NT水平相关性最大的是HbAlc、GSP和LDL-c;3-NT与营养素摄入量的线性关系中,T2DM患者血清3-NT水平与每日钠、钾、铁的摄入量有线性回归关系。 结论 T2DM患者血清3-N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此结果再次证明了T2DM患者体内硝基化损伤的存在,为抗硝基化预防和治疗T2DM及并发症奠定了理论基础;血糖控制不好的T2DM患者其血清3-NT水平较高,为T2DM患者控制血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超重和肥胖的T2DM患者其血清3-NT水平较高,为饮食干预控制体重以防治T2DM心血管并发症奠定了理论基础;3-NT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关系如下:血清LDL-c、TC与3-NT呈显著负相关,ApoC3在血糖控制不好的T2DM患者中,与3-NT呈负相关。可能的机制是血清3-NT高的T2DM患者体内过氧化损伤也大量存在,导致了TC和载脂蛋白的过氧化损伤。所以控制体内的过氧化损伤、减少3-NT的生成对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并发症有显著意义;T2DM患者血清3-NT与膳食摄入VitB1、VitB2呈负相关,与膳食摄入钠、钾、铁呈线性相关。建议T2DM患者在目前的膳食摄入基础上增加B族维生素和钾的摄入量,减少钠盐和铁的摄入,进而减少3-NT的生成,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赫男;;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疾病诊断、预防和管理指南[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1年04期
2 牛方卿;高传玉;杨宏辉;;造影剂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肌酐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7期
3 周云英;郑庭亮;辜红妮;;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5期
4 张立晶;刘京锋;王婷姝;马金辉;雷霏;;糖尿病和肾功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5 许左隽;许建忠;殷兆芳;史春志;严毓勤;范虞琪;陈寒萼;卞玲;王长谦;;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6 李静;;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评估[J];医学信息;2009年12期
7 高振才;嵇小兵;张胜;杨志健;;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硬化指数之间的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宋娟;喻明;刘宗军;;影响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08年11期
9 李力华;;美国糖尿病协会2009糖尿病诊疗指南(四)[J];糖尿病天地(临床);2009年03期
10 C.Keller,E.Ritz,W.Pommer,G.Stein,J.Frank,A.Schwarzbeck,邵丙扬;德国对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质量——五个肾病专科中心协作的173例回顾性总结[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0年06期
11 曾成林;杨湛斐;;两种血清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106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1期
12 丁璐;董吉祥;;联合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10期
13 孙倩倩;谈敏;常虹;;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公式的准确性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年04期
14 邓慧兰;谭小军;唐翠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9期
15 王豫萍;费樱;雷闰;;胱蛋白酶抑制剂C在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测中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6 刘彩玲;钟永根;;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及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7 万莉;许颖;吴民泸;陈曼;;血清脂联素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11年06期
18 刘均喜;陈豪迈;冒小文;欧阳泽伟;;糖尿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疗效评价[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19 邱谷;黄桥林;陈红梅;戴世荣;张骆军;;Cystatin C和NAG测定在糖尿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3期
20 魏建威;郑登滋;陈友;;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森;尹秋霞;胡成进;牛爱军;孙子涵;薛炼;;血清胱抑素C测定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2 林珊;李莉娜;韩鸿玲;;58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特点与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范世平;;消渴(糖尿病)湿热证初探[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葛声;马可;朱乾堃;曹芸;冯晓慧;沈丽;;糖尿病患者食物选择模式——321蔬菜模式的提出[A];第13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1年
5 杨柳清;衡先培;;透过糖尿病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变谈中医防治对策[A];第七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段可杰;黄立芳;;糖尿病心身相关的中西医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卫文;黎莉;谭松;胡志恒;;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研究[A];2008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马荫笃;冯喜茹;;糖尿病的食疗[A];2007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9 姜菁静;陈敏;陈艳秋;唐倩如;孙玮;陈爱芳;林轶凡;孙维佳;徐丹凤;孙建琴;;混合谷物粉膳食替代对糖耐量受损及糖尿病患者血糖和体重的影响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10 江道桂;;门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玮南;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精细定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2 刘颖;南瓜多糖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3 肖永华;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其传承方法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孙晓辉;葛根素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郑卫军;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郭佳;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何予;特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病因学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8 龚燕平;二甲双胍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9 邵聪;中国非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特点分析及吡考啉酸铬治疗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宋柏林;点穴推拿在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和低度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勃诗;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水平及其与膳食的关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解合兰;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袁宁;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D4~+CD25~+Foxp3~+ Treg的表达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4 曹琳;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睡前血糖控制范围的初步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李东;线粒体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余熠;105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韩令力;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8 吴春彦;男性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血管性因素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宋开兰;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认知分析及其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金银花;吉林省部分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运西;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到7%[N];健康报;2005年
2 刘锡潼;糖尿病:离年轻人不再遥远[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3 记者 陈莺;拜耳:关怀糖尿病患者从社区开始[N];民营经济报;2006年
4 朱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靖九江;加强防治糖尿病眼病的研究和教育[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慢性失眠会导致糖尿病[N];医药导报;2007年
7 李红蕾;FY糖尿病康复联盟拓展纪略[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李美琳;糖尿病患者控制喝水行吗?[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戴秀娟 李尤佳;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脚[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易善永;糖尿病患者如何吃月饼[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