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沿轨道环境下防热复合材料端头结构热应力研究

刘磊  
【摘要】: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飞行时,结构表面受到强烈的气动加热作用。防热和热膨胀问题对飞行器整体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为使飞行器内部工作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而且结构也不会因热变形而发生破坏,热防护系统在这几十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世界各航空航天大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也一直未曾间断,不断地对结构和材料进行改进以提高防热能力及飞行器性能。先进复合材料凭借着如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疲劳抗力、高阻尼以及近于零的热膨胀系数(在纤维方向)等众多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R-71“黑鸟”就使用大量钛合金、皱褶蒙皮等复合材料,而最新发展的防热材料均属于这种有着众多优点的复合材料。防热复合材料在工作状态下温度分布高度不均匀,其热应力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如不能正确估计结构热应力情况就对飞行器结构进行设计,极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热应力或热变形,从而导致结构失效。 对一般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国内外相关研究已进行了很多,而针对航天应用领域特定结构的热响应(气动热作用下)规律认识和研究都还不够。为了深入了解飞行器端头结构热应力分布规律,本文在研究并掌握了有限元计算热应力问题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六面体等参元结构网格热应力计算程序,并与已有的四面体非结构网格计算程序相融合,完善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热应力有限元计算软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单层、多层防热结构情况下的热应力规律。并根据结果,初步进行了优化探索工作。 主要内容分为五章,各章内容概述如下: 在引言中,介绍了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从复合材料力学、热应力、复合材料热应力三方面叙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并简要阐述了有限元发展概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在第二章中,从热弹性理论基础出发,给出了详细的热应力问题有限元基本公式推导,并针对三维有限元计算常涉及到的四面体、六面体单元及其插值函数的构造进行了描述。此外,对等参元与等参变化做了相应介绍。 在第三章中,以前章的有限元基本公式为基础,采用等参元方法编制了三维六面体结构网格的热应力计算程序,并利用商用软件ABAQUS对程序进行了算例对比验证,为后续热应力问题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在第四章中,采用自编有限元热应力计算程序计算分析了单层、多层复合材料端头结构热应力。为保证结果真实性,均采用模拟弹道进行环境、温度场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热应力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说明,热应力分布主要还是受到环境温度场的影响,同时,多层防热结构材料特性也存在较大影响。在考察端头结构应力分布规律时,这些因素都要充分的考虑进去。 在第五章中,对结构热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分析,针对结构材料进行了优化探索研究,提出了一定的优化改进意见。重点针对结构的材料主轴对热应力影响问题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针对飞行器结构进行热应力优化是存在可行性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继续加以发展,从而使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在考虑热应力情况下更加合理、高效。 最后,在结束语中,我们对已有的工作作了回顾,指出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持平;柴慧;严鹏;;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隔热与热力耦合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11年01期
2 卞学询,苏培德,张东峻;造纸机烘缸研究中的力学问题[J];力学与实践;1993年03期
3 杨亚政;杨嘉陵;方岱宁;;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研究进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8年01期
4 彭志琦;张均锋;牛斌;穆丹;;曲率半径对前缘气动热与结构响应的影响[J];力学与实践;2011年02期
5 王野平;朱成明;;激光弯曲成形温度场与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7年01期
6 张卫正;;针对复杂有限元强度问题的平面等参元拟合绘图法[J];车辆与动力技术;1989年03期
7 许希武,樊蔚勋;多椭圆孔正交异性板的热应力集中[J];固体力学学报;1993年03期
8 徐建中;冯遵安;;高温超导磁体热应力的有限元数值模拟[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张华军;郭荣伟;李博;;TBCC进气道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H.H.E.Leipholz;张炳华;;有限元法的基础——变分原理在非保守问题中的应用[J];力学季刊;1980年04期
11 杨克俭,张允真,张锡成;不同拉压弹性模量壳体有限元法[J];固体力学学报;1991年02期
12 于恒兰;;一类抛物型分布参数系统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值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13 芮洪兴;;一类Sobolev方程有限元解的超收敛性[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年03期
14 吴海容,梁艳萍;恒定磁场有限元计算的后验误差估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3年01期
15 贾相玉,温瑞智,周正华;竖向断裂缝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5期
16 徐慧;伍晓赞;程仕平;李燕峰;龙朝辉;邓超生;;复合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7 黄鹏;刘超英;魏兴钊;;淬火过程换热系数反求法的有限元实现[J];现代制造工程;2007年06期
18 王特化;;土钉墙稳定计算分析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6期
19 阮立明;安巍;谈和平;;超短脉冲激光在二维非均匀介质内的瞬态辐射传输[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20 龚桃荣;延凤平;王琳;李一凡;刘鹏;简水生;;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J];中国激光;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国芳;操小龙;;高超声速飞行器静气动弹性分析方法概述[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自良;程赫明;陈君若;刘美红;魏镜弢;;磁场淬火过程应力场的数值模拟[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3 秦渊;倪晓武;陈彦北;;长脉冲激光致铝合金靶产生热应力的数值研究[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韩杰才;孟松鹤;杜善义;;高超声速飞行器与热防护系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包家汉;潘紫微;朱立江;乔翠侠;;基于接触模型的100T转炉托圈热-机应力分析[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叶友达;王振亚;卢笙;张涵信;张来平;;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系统一体化外形的数值模拟研究[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杨红亮;史增民;袁军娅;;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预测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庄益夫;陈洁;潘长鹏;;一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及非线性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9 唐志共;;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对地面试验的要求和现状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郭正;刘君;王巍;;空中发射高超声速飞行器投放过程数值模拟[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双;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主动冷却机制与效能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双;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主动冷却机制与效能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赵少飞;复合加载条件下海洋地基承载力特性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沈显峰;多组元金属粉末直接激光烧结过程数值模拟及烧结区域预测[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长冰;筒仓内散体侧压力沿仓壁分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寇哲君;可扩展冲击—接触并行计算及其在汽车碰撞模拟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3年
7 李岩;大型电力变压器线圈电磁力和局部过热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1995年
8 孙曦源;水平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桶形基础工作机理及承载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谈梅兰;三维曲井内钻柱的双重非线性静力有限元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章跃进;旋转电机磁场计算数值解析结合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国平;330MW汽轮机优化滑停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2 夏培秀;焊接温度场与应力场的数值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刘美慧;高温电加热过程模拟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磊;沿轨道环境下防热复合材料端头结构热应力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8年
5 刘维广;无缝钢管管坯冲孔机金属变形及模具受力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6 高德峰;20m~3液化天然气储罐结构优化与自增压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江腾蛟;红外连续波激光辐照下光学薄膜元件的热吸收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尹凯军;防热瓦式热防护系统结构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崔健;涡轮导向器叶片热应力的有限元计算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10 雷隽卿;平面粘弹性体热—湿应力有限元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晖;美国加快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N];中国航空报;2009年
2 廖建国;铸铜立冷壁的开发及其在高炉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3 全国炼钢—连铸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消除凝固应力,提高铸坯质量[N];中国冶金报;2008年
4 张晋平;美国X-43A验证机试飞成功[N];中国航空报;2004年
5 马遥远;美国空军发展无人航天飞机[N];中国航空报;2009年
6 王书亭;CAE促机电产品研发创新[N];计算机世界;2006年
7 黄志澄;挑战飞行极速[N];中国航天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冯海波;弃医从工 名扬学界[N];广东科技报;2011年
9 周忠华;用滑石快烧花孔瓷砖[N];广东建设报;2006年
10 廖建国;评价SCOPE21工艺生产焦炭的强度和粒度[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