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互花米草入侵国际重要湿地崇明东滩的生态后果

陈中义  
【摘要】:崇明东滩是国际重要湿地(编号 1144),也是中国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 键地区,并被批准为上海市鸟类自然保护区。自 1990s 中期以来,由于自然传播 和人为的有意引入,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在崇明东滩 成功入侵,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为了评估互花米草入侵对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结 构的影响,我们从互花米草在东滩的生态适应性入手,围绕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的 主要组成成分,研究了互花米草的入侵对土著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种群、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不包含蟹类)群落以及对东滩湿地 鸟类的重要类群-鸻鹬类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互花米草对东滩的潮间带生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土壤盐度 0~32ppt 时, 互花米草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盐度超过 16ppt 时,海三棱藨草的生长和繁殖受到 显著抑制。互花米草在东滩潮间带潜在的分布范围大于土著植物海三棱藨草,两 者在分布上存在重叠。通过自然传播和人工种植,互花米草已经在东滩的海三棱 藨草群落和光滩中成功定居,并开始快速扩散,总面积超过 1000 hm2。 2、在土壤盐度 3~4ppt(海三棱藨草在东滩的适宜生长盐度)时,通过盆栽 实验研究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的相对竞争能力,发现互花米草在种间的相对邻 株影响指数(RNE,Relative Neighbour Effect )显著大于种内的,海三棱藨草种 内的相对邻株影响指数显著高于在种间的,互花米草的种间相对邻株影响指数显 著高于海三棱藨草的。野外固定样带观察人工种植的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内 带)的竞争表明,人工种植的互花米草(单株种植,间距 2 m)在第三个生长季 节对海三棱藨草产生了显著的竞争排斥作用,随着互花米草在海三棱藨草群落中 扩散,海三棱藨草的多度、盖度、地上生物量、种子产量和新生球茎数都显著降 低,直至海三棱藨草消失。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藨草群落,通过种间竞争取 代海三棱藨草,将使其面积显著减少。 3、在东滩北部,根据圆筒取样(2002 年 10 月,2003 年 1 月,4 月,7 月) 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不包含蟹类)在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中 的差异。在两个植物群落中,4 次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25 种,其中 纽形动物 1 种,多毛纲 8 种,寡毛纲 1 种,腹足纲 8 种,瓣腮纲 3 种,甲壳纲 2 i WP=7 种,昆虫纲 2 种。互花米草群落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为 3119 个/m2, 海三棱藨草群落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为 3459 个/m2,两者之间没有显 著差异。但一些常见种的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差异,例如,互花米草群落 中的堇拟沼螺(Assiminea violacea)的密度显著高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而琵琶 拟沼螺(A. lutea)、光滑狭口螺 (Stenothyra glabra)、中华拟蟹守螺 (Cerithidea sinensis) 和中国绿螂 (Glaucomya chinensis)的密度要显著低于海三棱藨草群落 中的。从物种的相对多度看,两种植物群落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种都 是堇拟沼螺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s)。尽管 MDS 分析显示,在互花 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没有显著的不 同,但是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互花米草群落中,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底 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藨草群 落中,而优势度则相反。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营养类群主 要为食碎屑者、食植者和食悬浮物者。互花米草群落中,食碎屑者的数量百分比 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 藨草群落中。 互花米草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海三棱藨草群落,其密度 显著低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互花米草群落中,土壤粒径较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 盐度较高,但土壤粒径、盐度、有机质含量和 pH 值在两种植物群落中没有显著 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与植被的密度 成显著的正相关,优势度与植被的密度成显著负相关,均匀度则和植被的盖度以 及地上生物量成显著负相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 化参数之间没有表现出相关性,但是一些类群的相对多度与土壤理化参数之间具 有显著的相关性。 上述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藨草群落,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显 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的结构。 互花米草入侵所引起的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是造成大 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4、2003 年春季和秋季,对东滩湿地鸟类的主要类群-鸻鹬类在不同生境中 的栖息进行了观察。春季大潮时的观察表明,互花米草群落中,鸻鹬类的物种丰 ii WP=8 富度和密度明显低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互花米草群落中,鸻鹬类主要是单独或 者集小群活动的种类,体形较大,而海三棱藨草群落内带,主要是集大群的种类, 体形较小。秋季的观察表明,光滩生境中,鸻鹬类的物种丰富度和密度显著大于 海三棱藨草、芦苇和互花米草群落中,而在后三种生境之间,鸻鹬类的物种丰富 度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建,庄志鸿,蔡宣梅,许友勤,卢海声;米草净对海区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6期
2 赵广琦;李贺鹏;;上海地区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现状与治理探讨[J];园林科技;2008年01期
3 陈广银;郑正;邹星星;方彩霞;杨世关;;光照对互花米草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J];环境化学;2009年05期
4 李富荣;陈俊勤;陈沐荣;虞依娜;陈蕾伊;李静;彭少麟;;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7年06期
5 林贻卿;谭芳林;肖华山;;互花米草的生态效果及其治理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8年03期
6 叶功富;谭芳林;罗美娟;崔丽娟;罗彩莲;黄雍蓉;乐通潮;林捷;黄丽;刘继龙;;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现状及人为影响因素[J];湿地科学;2010年04期
7 徐晓军;曹新;由文辉;;中国北方大米草属植被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03期
8 李继红;杨世关;郑正;宋华民;孟卓;邹星星;;互花米草厌氧发酵产沼气初步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9 张东;杨明明;李俊祥;陈小勇;;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无性扩散能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杨世关;李继红;郑正;孟卓;;互花米草厌氧生物转化可行性分析与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11 覃盈盈;梁士楚;;外来种互花米草在广西海岸的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12 左平;刘长安;;中国海岸带外来植物物种影响分析——以大米草与互花米草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2期
13 陈广银;郑正;邹星星;杨世关;;牛粪对互花米草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7期
14 邹星星;郑正;杨世关;陈广银;李继红;;汽爆预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10期
15 鄂焱;仝川;王维奇;姚顺;杨红玉;;底物和电子受体对互花米草湿地沉积物甲烷产生潜力的影响[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年01期
16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NaOH溶液间歇式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17 徐伟伟;王国祥;刘金娥;陈正勇;任丽娟;;苏北海滨湿地互花米草无性分株扩张能力[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18 刘金娥,钦佩,周虹霞,谢民;米草生态工程加环效益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19 李铭红;李侠;薄芳芳;赵瑛瑛;;海涂湿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0 覃盈盈;蒋潇潇;李峰;梁士楚;;互花米草在不同生境中的形态可塑性与生物量分配[J];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宝明;鲍毅新;程宏毅;胡知渊;张代臻;;滩涂互花米草不同入侵阶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尤民生;;福建省水葫芦和互花米草的危害、控制及研究现状[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宜辉;王文卿;;中国红树林区互花米草入侵状况[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宜辉;黄冠闽;方清;王文卿;陈鹭真;林光辉;;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相互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杨翼;彭容豪;齐飞;林光辉;;互花米草对漳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沉积物无机氮库的影响研究[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高雪芹;刘艳军;涂志刚;王文卿;王瑁;;云霄红树林区互花米草群落与其他几种生境中蟹洞形态的比较[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吴纪华;陈慧丽;;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及其机制[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本清;杨燕明;许德伟;;泉州湾互花米草分布遥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宜辉;王文卿;;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和红树植物的相对竞争能力[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邓自发;安树青;赵聪蛟;陈琳;;基质类型及其沉积动态对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入侵和爆发的影响[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德荣;长江河口盐沼湿地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扩散方式与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容豪;互花米草对河口盐沼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3 袁月;崇明东滩湿地芦苇与互花米草种群间关系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柴民伟;外来种互花米草和黄顶菊对重金属和盐碱胁迫的生态响应[D];南开大学;2013年
5 王晓燕;互花米草基因型多样性对入侵能力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建祥;互花米草入侵和利用本土红树植物防控情境下红树林湿地食物网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7 陈中义;互花米草入侵国际重要湿地崇明东滩的生态后果[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李贺鹏;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控制的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牟晓杰;闽江河口湿地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对氮输入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10 何彦龙;中低潮滩盐沼植被分异的形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互花米草危害福建的风险分析与生态经济损失评估[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祝振昌;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扩散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章莹;中国沿海滩涂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空间分布及生物质能估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郑杰;漳江口红树林区互花米草入侵及扩散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郭文涛;互花米草治理技术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徐伟伟;苏北海滨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扩张能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正勇;互花米草与江苏海滨土著植物相对竞争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美霞;崇明东滩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N、P养分利用策略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吕媛媛;崇明东滩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时空动态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韩会玲;互花米草抗氧化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D];烟台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英;互花米草疯长侵袭海滩[N];北海日报;2011年
2 李国江 张锡贤 张国光;互花米草危害加剧 莱州急需防治技术[N];中国渔业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陈瑜;东滩湿地:互花米草退还芦苇“地盘”[N];科技日报;2010年
4 周华;北部湾面临互花米草泛滥[N];中国渔业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周飞;疯长的小草[N];广东科技报;2011年
6 记者 董立万通讯员 杨瑛;互花米草生死去留再起争议[N];中国海洋报;2008年
7 记者 刘芃;互花米草并非生物多样性的“克星”[N];上海科技报;2009年
8 徐瑞哲;“互花米草”或能造纸发电[N];解放日报;2008年
9 夏勇;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有望化害为利[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10 实习生 申会娜记者 王春;上海破解“霸道植物”入侵难题[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